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強迫型人格的傾向在遠古時代可能沒有什麼優勢。那個時候的人們以狩獵和採集野果為生,或許強迫型人格者可以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吃下有毒的漿果;或許強迫型人格者可以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吃下有毒的漿果;但在進入農耕社會之後,強迫型人格者憑藉自己對重複性勞作和整理的極大興趣,在定期播種、耕作、收割和儲糧等重複作業和精細分類上,表現出過人的天賦,因而保證了人類的世代延續。
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強迫型人格代表
知名偵探小說的主角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熱衷細節、喜愛分類、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總穿相同的衣服,他或許具有某些強迫型人格者的特徵。
在美國電視影集《星際爭霸戰》(Star Trek,一九六〇年)中,長著尖耳朵的大副史巴克(Spock),堪稱是典型強迫型人格的漫畫人物:他異常冷漠和理智,無法理解那些地球隊友們的情感流露和缺乏理智的舉動。
在英國導演詹姆斯.艾弗利(James Ivory)執導的影片《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一九九三年)中,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飾演一位英國貴族管家。他癡迷於所有細節的完美無缺,甚至在父親垂死之際,依然能不露聲色地在外交晚宴上為賓客提供服務。後來,他面對心上人的愛意,竟無法做出回應。
在英國導演大衛.連(David Lean)執導的電影《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一九五七年)中,亞歷.基尼斯(Alec Guinness)飾演的尼克森上校性格剛烈而倔強,被日本人俘虜後,拒絕服從敵人的命令;但最終答應在不對自己戰友實施任何報復行動的前提下與日本人合作造一座通往緬甸的大橋。他使出所有強迫型人格者的本領,修建了一座完美的橋樑,甚至忘記了這是為敵人而建的。後來他竟然無法忍受同胞要炸毀自己的傑作。
在比利時導演香妲.艾克曼(Chantal Ackerman)執導的電影《巴黎情人,紐約沙發》(Couch in New York,一九九五年)中,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飾演一位具有強迫型人格的心理醫生。片中他跟一個放蕩不羈的巴黎女郎互換了住所;到了巴黎之後,他就開始一刻不停地收拾整理巴黎女人亂糟糟的房子;而在紐約,巴黎女人則驚異於心理醫生家裡一絲不苟的整潔有序,這甚至讓他家中養的拉布拉多犬都鬱鬱寡歡了。後來,心理醫生愛上了這位巴黎女人,但卻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意。
如何與強迫型人格相處?
一、試著欣賞其嚴謹和井然有序的態度
不要忘記,強迫型人格者堅信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因此如果你太過粗暴地反駁他,斥責他細心過度,那麼他就會認為你不會做事,無法掌握事情的重點,進而失去對你的信任。反之,若你能試著表達出對他精益求精的欣賞,他就會比較重視你對他提出的批評。
二、尊重其凡事預先規畫的處事原則
強迫型人格者不喜歡意外驚喜,最討厭的就是見機行事。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在此類情形下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因此,請儘量避免讓他們感到「意外」,或要求他們完成「緊急任務」,這會讓他們痛苦難當;而他們對於緊急事件的處理多半也是緩慢和猶豫的。我們來聽聽雅克怎麼說他的妻子:
大家都說我的妻子有很多優點,我承認確實如此。她非常關心孩子的教育,把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在她兼職的工作中,我知道人人都對她的表現感到滿意。但她的這種一絲不苟,最終讓我感到難以忍受。
我是個喜歡社交的人,我成長的家庭也是。小時候,我的父母經常﹁臨時﹂邀請親朋好友來家中;長大後,我也喜歡不時邀請朋友或同事來家裡坐坐。但不像我父母家那種不拘小節的聚會,妻子每次都覺得必須把晚餐準備得相當隆重,大盤、小盤、碗筷⋯⋯,餐桌一定要擺得很漂亮。結果呢?要是我臨時決定多邀請一、兩位客人,她就會大發雷霆。我試著跟她解釋客人不會在意這種小細節,但是她就是無法接受。於是,我們定下規矩:我可以隨時邀請任何人到家中吃晚餐,但必須由我負責準備晚餐;若是要請老婆幫忙準備,就必須至少提前三天確定客人的名單。
三、借助成本或數字,將計就計
在強迫型人格者向你解釋必須採取某種做法,或必須遵守某種程序,而你知道這種做法和程序不過是浪費時間時,光生氣是沒有用的。生氣,只會讓他更加確信這些人果然不懂得未雨綢繆,一點都靠不住。還記得強迫型人格者的世界觀嗎?他認為自己行為的初衷是好的。所以,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你需要用一點「略帶強迫」的方法,將計就計,比如借助數字,證明他的方法弊大於利。以下是一位企業老闆跟我們分享的故事:
他是一家小型車公司的採購主管,工作能力很強,他想確保把所有從外面買回來的零件,包括價格很低的那些,都能在工廠裡物盡其用。他制定了一套極為複雜的工作流程,用來追蹤每個零件在工廠裡的使用情形。但這樣的結果,讓工廠中幾位負責人工作起來大為不便,而跑去向廠長投訴。廠長請採購主管過來,他先是對採購主管的職業意識和認真嚴謹,大大讚揚了一番,再跟採購主管一起研究那套新的工作流程。
廠長計算了完成這套流後,全體相關人員所耗費的額外時間。採購主管抱著極大的興趣看著廠長計算。廠長根據相關人員每個小時的平均成本,計算出採用新流程的總成本。接著,他讓採購主管估算一下使用不當零件造成的損失。他們一起手寫計算,得出的結果是,第二個數字要遠遠低於第一個數字。於是,廠長沒費什麼力氣就讓採購主管心服口服地,放棄了自己制定的那套工作流程。此外,廠長強調以後在嘗試任何新的工作流程之前,採購主管必須向他提交包含成本計算的有效證明,採購主管欣然接受了。
這位廠長正是因為對有強迫型人格障礙的世界觀有所瞭解,才能在沒有粗暴要求其改變做事方法的情況下,成功地說服對方。他用一種 ﹁強迫型人格式﹂的方法提出批評,有理有據、清晰明確、追求更上一層樓的完美;這或許就是說服強迫型人格者最好的方法。
四、樹立可靠、未雨綢繆的形象
遲到、無法兌現諾言,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諾言,絕對會讓你失去強迫型人格者的信任。他會認為你和那些不負責任、不明白如果人盡其責,世界就會更好的傢伙是一丘之貉。為此,不要對強迫型人格者許下你無法兌現的諾言,並遵守已經許下的諾言;如果出現意外,實在無法兌現,也一定要儘早告知對方,並明確表達歉意。想辦法在他心中樹立「可靠、未雨綢繆」的形象;這是讓他放鬆下來,並更願意接受你觀點的最佳方法。
五、讓他試著體驗放鬆的樂趣
想像一下,強迫型人格者背負著多少壓力:他們想要掌控一切、檢查一切、保證一切都完美無缺,多累人啊!事實上,在絕大多數強迫型人格者的心中,都深藏著放下一切的渴望,但他們不敢讓自己這麼做。因此,你可以試著引導、邀請他們,告訴他們如何放下:
一家醫療機構的老闆邀請他的研究團隊去海邊野餐,大家都去了,包括一位外國研究員專業能力很強的統計學家,極為拘謹的一個人。
所有人都是一身輕鬆打扮,只有他,長袖襯衫加長褲,還打著領帶,他猶豫了很久才坐到沙灘上。大家準備開始打一場沙灘排球賽,邀請他加入。一開始他拒絕,聲稱自己打得不好。但大家說如果他不參加,兩隊的人數就會不平均。此話一出,喚起他「均等」和「對稱」的執念:他解下領帶加入了比賽。隨著比賽的進行,他漸漸活躍起來,在觀眾熱烈的吶喊聲中飛身撲球。最後,他這一隊贏得了比賽,這都要感謝他的頑強拼搏。當別人向他表示祝賀的時候,他又開始表現得不自在了,但在那天剩下的時間裡,看得出他放鬆了許多,後來還跟同事們一起在海裡玩了一陣。在那次之後,他在工作中表現得沒那麼拘謹,有時還會開幾個小玩笑,甚至很樂於參加別人邀請的各種週末活動。
六、適才適所,將「缺點」變「優點」
我們從上述所有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強迫型人格者能極為出色地完成某些特定的工作,尤其是重複性的繁瑣工作。這種工作,換成別人很可能會因為疲倦或厭煩而半途而廢。會計、財政、司法或技術程式、品質檢驗,都是能讓強迫型人格者感到如魚得水、發揮發揮其整理分類能力、精準和堅韌的工作。
你不該做的
一、不要嘲諷他們吹毛求疵
強迫型人格者的嚴肅認真和吹毛求疵,很容易讓人想要對他們嘲笑一番;請克制住這種想法。不要忘記,強迫型人格者認為自己的出發點是良善的,其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完美,所以他可能無法理解你為什麼要嘲諷他。
回憶一下最近別人對你的嘲諷,你的行為是否因此而有所改觀了呢?還是你更加確信嘲諷你的人根本不瞭解你?幽默有時確實能幫助一個人進步,但必須是善意的幽默,且前提是雙方必須已經建立信任的關係。專業的心理治療師都明白,幽默是一把需要謹慎使用的雙面刃。
二、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顯然,出於對自己行事都是為了正義和秩序(這兩個詞對於他們而言,意思都差不多)的固執和篤定,強迫型人格者一定會嚴格遵守他們認為公正的規則。他們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就專橫地控制住一個團隊或家人。雖然沒有惡意,但會通過千篇一律和不斷重複的各種論證說明,使可能會反駁他們的人,筋疲力盡。為此,在表示對他們認真嚴謹和一絲不苟的欣賞時,也要懂得如何說不!如果有可能,一定要以理服人:一位具有強迫型人格的丈夫,無法忍受妻子在做飯時把廚房弄得一團糟:做好的飯菜、水槽裡的碗碟、砧板上散落的食材等。於是,他會站在妻子身邊,只要她一停手,就立刻把妻子不用的器皿或調味罐洗好或收起來。妻子感到備受監視,最終忍無可忍,表示她從此以後拒絕在這種情形下做飯。
丈夫答應由他來做飯,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好,至少是做得更有條理。然而,在做了幾天之後,他意識到自己做得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而且,準備晚餐占去了他原本想要用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例如整理、核算帳目。於是,他接受了新的約定:只要妻子在廚房裡,他就不能進去,但只要飯菜的準備工作一結束,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盡情地收拾和擦洗。這是一個協商解決問題的絕佳案例。兩個人都沒有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或是證明對方是﹁錯的﹂,而只是想辦法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折衷方法。
三、不要頻繁道謝送禮,這會使他們不自在
一旦涉及感情,強迫型人格者往往會感到手足無措。同時,他們又會考慮到﹁對等﹂和﹁相互性﹂。這或許可以解釋,他們有時在面對別人的傾慕和欣賞時,為什麼會那麼尷尬:他們覺得必須以同等程度的情感予以回應,卻無能為力;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不喜歡別人的恭維和欣賞。為此,一開始時要拿捏好分寸,仔細觀察他們的反應,以免為難到他們。
日本文化帶有某些顯而易見的強迫型人格特徵,尤其是送禮,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儀式化的行為。根據對方的身分和所處場合的不同,送禮的規格有著極為細緻的畫分。只要到專門的禮品商店跑一趟,你就會明確地知道該送什麼樣的禮物了。
如何與強迫型人格相處?
一、你可以做的:
◆試著欣賞其嚴謹和井然有序的態度
◆尊重其凡事預先規畫的處事原則借助成本或數字,將計就計
◆樹立可靠、未雨綢繆的形象讓他試著體驗放鬆的樂趣
◆適才適所,將「缺點」變「優點」
二、你不該做的:
◆不要嘲諷他們吹毛求疵
◆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不要頻繁道謝送禮,這會使他們不自在
三、人際關係上的處理:
◆上司或主管:不要在報告中出現錯字。
◆伴侶或家人:讓他負責家務,回家後別忘了把鞋子放好。
◆同事或朋友:讓他負責確認和檢查的工作。會面前,告訴他會需要多少時間。
本文摘自《突破關係困境的「人格心理學」:直升機父母、控制狂情人、難搞無理上司……,看懂11種隱藏在情緒勒索中的人格障礙,重拾相處的信任與快樂》
情場糾葛、親子疏離、婆媳紛爭、職場霸凌……,
充斥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關係困境」,看似複雜難解,
實際上,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問題來源: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不是缺陷,只是與眾不同。
★ 法國AMAZON心理學暢銷書5顆星推薦!
★ 歐洲最權威精神科醫師與心理諮商師,共同撰寫!
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感受和行為;如:害羞、活潑、熱情、多疑等特質。
人格特質會隨著其身處的環境而有所改變,以順利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
▌什麼是人格障礙?
所謂的人格障礙,是指無法根據環境和周遭的人事物,做出適時的改變,因此經常會對自己,或身邊的人造成相處上的困難和誤解的特殊人格。
例如,一位焦慮型人格者,無論何時何地,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想要掌握對方的一切行蹤,好讓自己安心;但是這種無論事情大小、輕重都要涉入「關心」的結果,會令對方有種被「監控」的不舒服之感,進而造成雙方的關係不睦。
▌「理解」人格障礙不是缺陷,只是與眾不同
人格障礙是一種光譜,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絕對界線。事實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某種程度上的人格障礙,只是程度不一而已。
一般而言,會造成關係困境的人格障礙,多半都是因為其存在於光譜的「最左」或「最右」;這群人無法和大多數的人格產生交集,他們就好比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說著不同語言的人一樣:他們不了解我們,我們也不了解他們。
為此,「理解」和「接受」是與人格障礙者相處的兩大重點:
→「理解」人格障礙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行為、說出這樣的話;而不是認定對方是刻意刁難、找麻煩或想要引起爭端。
→「接受」人格障礙者的待人處事方式,只是與眾不同,而非某種缺陷或不正常;不要一味地要求對方改變,而是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說話,進行溝通。
作者:佛朗索瓦.勒洛爾、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cover photo source:IMDb《新世紀福爾摩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