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不記得,當小孩惹麻煩、做錯事時,火氣「蹭蹭蹭」冒起來的我們?在某些家庭中,動手打、罵小孩都可能是家常便飯。在這些大人的觀念裡,小孩就是要打、要罵、要讓孩子心生恐懼,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怕了以後就不會再做了。」但其實這種打罵教育不僅效果短暫,還有可能帶來反效果!
source:Pexels
1.心理陰影:沮喪、挫折、自尊心低落......
當人類遇到壓力的時候,腎上腺素分泌會引起「戰或逃反應」,腦袋會瞬間當機,因此其實大人說什麼話也都聽不進去,不僅沒有達到大人預期的「學習經驗」的效果,反而會造成小孩陰影:例如沮喪、焦慮、自尊心降低等等副作用。
2.破壞親子關係
除了小孩陰影面積大,更重要的是破壞親子關係。為了不要再被打罵,他們可能就學會說謊、封閉自己的內心,不再跟大人溝通,甚至認為:「任何挫折都最好自己承擔,反正講了也會被罵」,親子距離越來越遠。
3.示範錯誤情緒表達方式
除此之外,小孩也會學到大人表達憤怒的方式。當別人犯錯時,他們可能也會用激烈的言語、負面行為表達自己的感覺,因為我們從沒教他好好認識情緒、如何表達挫折、憤怒的方式。
source:Pexels
當然,身為一個兩歲幼兒的母親,妞編輯非常能理解孩子犯錯、頂嘴、講不聽時,家長的憤怒跟無奈,而且也不否定合理範圍內的懲罰,而是希望家長能有自覺地感受到自己「即將不受控的情緒」。
何謂不受控的情緒?就是你知道說出來會傷人、口不擇言、想暴打小孩一頓的衝動。任何的教養都應該是建立在有目的且理性的狀況下。所以當你發現你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舉止時,請趕快做以下5件事恢復理性或是轉移注意力:
1.深呼吸
2.數數字
3.想一些開心、好笑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4.強迫自己微笑
5.離開現場請家人幫忙
source:Pexels
當然,這一切的過程都是需要練習的,尤其是將打罵教育融入生活習慣的家長更是會覺得困難,但如果你已經發現小孩跟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小孩每次看著你的眼神都是恐懼的,那或許就應該從現在開始練習。
打罵教育所帶來的效果看起來很有用,但實際上是很短暫而且有副作用的,雖然妞編輯知道「教養」很不容易,但還是希望我們在育兒過程中能多一點理性啊~
Source: Parents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