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持續肆虐全球兩年,原本預期民眾「宅在家」可能有助提升出生率,不過,包括台灣、日本、美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迎來的卻是「疫後嬰兒荒」。台灣2020年新生兒人數僅16萬5,249人,創下史上新低,甚至首度出現死亡人數多過出生數、「生不如死」的警訊。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兩年,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美、日等國因為封鎖或是疫情嚴重,生育數創新低,美國估計可能因此減少30萬新生兒。而歐洲最先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的義大利,去年12月的新生兒人數年比重挫22%;西班牙1月新生兒人數下滑20%;法國減少13%,創該國1975年以來最大跌幅。至於亞洲,原本已經苦於出生率低迷和人口高齡化的南韓、日本,1月新生兒人數分別下滑6.3%和14%。
台灣雖然沒有受到嚴重疫情影響,但人口問題也不容樂觀,不僅去年新生兒人數僅16萬5,249人,創下史上新低,甚至首度出現死亡人數多過出生數、「生不如死」的警訊。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元月出生人數已低於萬人,統計迄10月,出生人數累計125,636人,比去年同期降低5%,預估今年的新生寶寶人數恐跌破16萬大關!
台灣疫情嚴重程度明顯不若其他疫後嬰兒荒國家,缺生情況卻相對嚴峻,究竟影響民眾生育意願的原因是什麼?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委託進行網路大數據分析,針對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間、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上萬個網站頻道,其中討論「不生小孩原因」相關文本網友討論內容,找出10大年輕人不生小孩原因。
無房產,也不敢生產?下一代年輕人恐淪「雙無產世代」
結果顯示,「買不起房、給不起孩子一個家」是網友不想「做」人首要原因。其他依序是:低薪、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沒時間照顧小孩、健康狀況考量(不孕)、生育津貼補助太少、不喜歡小孩、享受兩人世界、更重視自己的工作,以及找不到安心的保母、幼兒園等。顯示,想要針對台灣網路世代「催生」,改善房價以及職場勞動條件仍是當務之急。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男性平均32.3歲、女性平均30.3歲。晚婚,再加上台灣傳統社會價值是「先婚後有」,造成青年男女結婚後生育黃金年齡相對有限。
搶救「好孕」:30要知道、35要諮詢、40要支援,及早使用政府補助
若不想讓健康狀態影響後續生育計畫,不妨參考「30要知道、35要諮詢、40要支援」原則,依據女性年齡,進行不同的生育規劃。張帆理事長表示,當女性過了30歲,婚後建議夫妻兩人善用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同時進一步了解是否有家族史,以及是否存在有可能提高不孕風險的潛在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
35歲以上女性有懷孕計畫者,不妨及早諮詢專業不孕生殖機構,半年內無法懷孕,建議接受不孕症治療。40歲以上女性想孕要更積極,建議直接尋求醫療專業意見,了解是否可能需要試管嬰兒等療程,且為了母體以及胎兒健康,也須適時接受相關篩檢與孕期健康管理。
為了提高國人生育率,國民健康署自今年七月一日起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張帆理事長表示,過往35歲以上族群是不孕症治療大宗,但自政府擴大適用對象後,門診觀察不僅求助不孕醫療的來診量提升,35歲以下年輕族群詢問度也明顯增加。
人工生殖補助上路 5大年輕人疑惑大破解
對此,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此次委託的網路大數據分析,同時調查目前青年族群對於不孕症補助的關注議題。結果討論聲量的前5大議題,依序是:「如何算是符合「不孕」資格?」、「不孕症補助機構有哪些?」、「一定要夫妻才能申請嗎?」、「申請前需要做什麼檢測?」、「做過試管失敗,之後再做也能補助嗎?」
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指出,只要是一般夫妻,一方為我國國籍,而且妻子未滿45歲,並具不孕症診斷證明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民眾,都可以申請。目前全台逾90家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特約人工生殖機構都可以提供醫療服務,同時一併協助補助資格的線上申請。
至於如何得知是否有不孕症?何信頤醫師指出,小於35歲的男女沒有採取避孕措施,進行規律的性生活一年以上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半年仍沒有懷孕,或是已知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舉凡如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皆應該提早接受評估。常見的檢測包括血液荷爾蒙檢測、精液檢測、超音波檢查、內視鏡檢查以及輸卵管攝影等。
而在疫情時代,沒有慢性疾病的育齡男女,通常不是新冠疫苗的優先接種對象,部分民眾在近期才有機會順序排到疫苗。究竟是不是要等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再接受不孕治療?何信頤醫師表示,疫苗接種與不孕療程不相排斥,只要避開取卵、植入或是人工授精療程兩日內,以免疫苗副作用或發燒影響醫療判斷即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