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粉刺痘痘、膚色暗沉不均一直都是大家很在意的肌膚問題,近年在美妝市場上含酸類成分的保養品特別受到關注,訴求在家就能輕鬆煥膚,但相對也出現不少使用上的迷思,像是會越擦肌膚越薄、濃度越高越有效等,到底是真是假?這次就由皮膚科醫師黃幼鳴來為妞妞們破解最常見的酸保養迷思,一起來看看怎麼保養才能有感又不傷肌!
什麼是酸類成分?
source:pexels
市面上的酸類成分產品琳琅滿目,到底該怎麼挑選合適的呢?那就要先來認識不同的酸類成分特性!以市售的產品來看,大致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俗稱的果酸,正式的名稱是α-羥基酸,簡寫成AHA,大多是由水果衍生而來,像是杏仁酸、甘醇酸、乳酸都屬於此類。第二類則是beta -羥基酸,簡寫為BHA,代表的成份為水楊酸。
甘醇酸:偏水溶性成分,分子量小、滲透性強,能滲入角質縫隙,對於刺激角質代謝的效果特別好,適合用在美白、淡斑、膚色提亮作用。
乳酸:偏水溶性成分,也是分子量比較小的酸,特色是相對溫和的酸,在接觸到皮膚會轉化成天然的保濕因子,因此具有保濕的特性。
杏仁酸:偏脂溶性成分,分子量大、穿透性低,比較不容易快速滲透角質層形成刺激,其親脂性的特性,適合用來調理痘痘、粉刺、毛孔的問題。
水楊酸:屬於脂溶性成分,能穿透阻塞的毛孔,代謝堆積在毛孔內的老廢角質,能緩解肌膚的不適感,幫助對抗及預防痘痘與毛囊角化的情況。
酸類保養迷思1濃度越高越好?
source:pexels
理論上酸的濃度越高,越能刺激角質代謝、表皮更新,但別忘了刺激性也會大幅增加!黃幼鳴醫師提醒,除了濃度外,酸鹼值也很需要被列入考量,有些產品雖然添加的濃度在法定範圍內,但如果酸鹼值太酸,也會對表皮造成傷害,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不過酸鹼值通常都不會在產品包裝標示,仍需要透過檢測才能得知。
酸類保養迷思2所有膚質都適用?
source:pexels
既然是含酸類成份的保養品,對肌膚多少會有些刺激,黃幼鳴醫師表示,並不是所有膚質都適合自行選購這類商品,特別是敏感肌、酒糟肌、有傷口的痘痘肌、皮膚正在發炎如濕疹。即使是其他穩定膚質者,在全臉使用前也需要先進行局部測試,可以塗抹在手臂內側、耳後或是頸部,先觀察該成分是否會造成刺激或過敏現象,在塗抹於臉部時,也建議要先塗在T字區出油旺盛的部位,如果沒有出現刺痛、發紅、脫皮的現象,再每天增加塗抹的量及使用面積。
酸類保養迷思3越擦肌膚會越薄?
source:pexels
很多人對於去角質都擔心會讓肌膚越來越薄,但其實肌膚的正常代謝週期為28天,通常去角質只能去除最上面死掉的角質層,並不會導致皮膚有細胞的那層越來越薄。當肌膚面臨老化、陽光過度曝曬,會導致角質代謝變慢,老廢角質堆積變厚,這時候就可以使用含酸類成份的保養品如果酸、水楊酸,加速角質代謝、促進細胞更新,即使是乾燥、敏乾肌肌膚,只要在皮膚穩定的情況下,適度的使用酸類,是可以促進表皮的健康。
酸類保養迷思4粉刺痘痘會暴增?
source:pexels
在使用酸類保養的「初期」,確實可能會出現粉刺變多的情形,但黃幼鳴表示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因爲酸類成分促進粉刺代謝的暫時性現象,通常一個月的時間就會逐漸改善。但如果使用完酸類保養品,皮膚出現刺痛、紅、脫皮的情形,這時候一定要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
酸類保養迷思5只能使用單一種酸?
source:pexels
上面有提及不同的酸類都有各自的特性,加上肌膚通常都會伴隨不只一種的問題,像是面臨光老化造成角質肥厚、難以控制的痘痘困擾等,臨床上醫師針對患者的問題,也會同時使用果酸、水楊酸的調和酸來為患者治療。日常保養也能同理,只要根據自己的膚質,挑選含有適當濃度的產品,且有添加舒緩成分,並且搭配對的保養方式,如兩種不同的酸分早晚用、分區保養或交替使用,就可以同時獲得兩種成分的效用,也不需要擔心會造成肌膚過度刺激。
皮膚專科醫師 黃幼鳴
source:黃幼鳴皮膚科醫師
現任職於越L’EXCELLENCE醫療美學,專長:血管、酒糟性,雷射光療專家、面部微整拉提塑型、面部抗老拉提維護。曾任臺大醫院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臺大醫院皮膚部總醫師、臺大醫院皮膚部住院醫師。想知道更多關於皮膚保養的知識,妞妞們可以追蹤小黃醫師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