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哦!」看似貼心的提醒,實際上卻對學齡前孩子的教育不利?!如果是伴侶、朋友間時被提醒「要小心」我們可能會覺得對方真體貼,很關心我耶~但是從小小孩的發展來看,「要小心」這句話有可能讓孩子更不懂得保護自己。
「要小心」的陷阱
資深幼教師艾瑪老師表示,對幼兒園的孩子而言,「要小心」或「這很危險」這樣的說法太過抽象,在戶外活動時,當你著急的喊著「要小心」時,孩子可能不知道要在哪裡小心,要小心什麼,什麼是危險,以及為什麼它會危險。所以,當我們希望孩子避免某些危險行為時,最佳的方式是明確地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做」。
簡而言之,只說「要小心」不夠清楚哦!因為聽不懂,大多數孩子就會左耳進右耳出,比較敏感的孩子則可能會過度恐懼,就更不敢探索環境了~對此,艾瑪老師提出了3個詳細步驟,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判斷危險、保護自己!
步驟1.觀察環境
到了一個新地方後,先牽著孩子,引導孩子用五官觀察看看周圍。今天去新公園玩,首先,用眼睛看看有哪些遊樂設施?乾不乾淨?怎麼玩?再聽聽看有哪些聲音?什麼味道?最後摸摸看,設施的材質是什麼?是硬硬的,還是軟軟的?乾乾的,還是濕濕的?先對環境有初步的了解,解釋是什麼原因,所以這個可以玩、那個不能玩,例如,因為這個鞦韆看起來歪歪的好像壞掉,摸起來濕濕的、所以不要坐,那個溜滑梯很乾淨、不會太高,可以玩。
步驟2.先嘗試看看
觀察完別人都怎麼做,我們再請孩子用安全的方式先嘗試一次,例如前幾次溜滑梯先讓媽媽扶著上去、牽著溜。同樣的方法也適用判斷冷熱,怎麼告訴孩子這個杯子很燙不要摸?教孩子先用眼睛觀察有沒有蒸氣,臉靠近一點點有沒有感覺到熱熱的?再用一根手指頭輕輕、快速的碰一下杯子嘗試看看有沒有燙。告訴孩子小心,不如教孩子測試安不安全的方法~
步驟3.陪孩子感受
溜了幾次後詢問孩子的感覺,溜滑梯感覺怎麼樣?開心嗎?想再一次嗎?引導孩子了解這就是「安全的感覺」!如果孩子體驗後表情不太對,我們也可以花一點時間討論原因,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是覺得滑梯太冰太冷?太高了害怕?還是樓梯扶手生鏽刺刺的?這也是訓練孩子的「危機意識」,感受到不舒服就要拒絕或是修正,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能提早避開傷害。(除了遠離,也可以一起找到解決方式,例如下次穿厚一點的褲子來溜、請媽媽牽著上樓梯)
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孩子才剛來這個世界5、6年,很多事情當然是不懂的!這時大人要當「引導者」協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學會自我保護,避免只給一句指令就期望孩子做得很好,畢竟他還只是個孩子呀~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