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常懶洋洋、或是叫他們做家事時總是不來勁嗎?試試「IKEA」療法!IKEA?是那個好逛、好玩、又好吃的傢俱和家居用品店嗎?一點都沒錯。《消費者心理學》(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期刊曾刊登包括哈佛商學院、杜克大學等教授的研究,提出「IKEA效應」—當人們親身參與一件事物製作的過程時,即使自己不是專家,也會自我感覺良好,認為這個成果比其他同類型的事物成品更好。就像人們到IKEA選家具後,要自己安裝,卻特別滿意一樣,因為自己也在其中貢獻、而且會把事情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還有成就感。
甚至,曾有實驗發現,被指定參與拼裝IKEA置物盒的人,即使發現別的商店有個一模一樣、而且不用自己組裝的商品,他們仍然願意多付63%的價錢,把這個需要自己動手做的品項帶回家。
IKEA效應為什麼有這種魔法,能把人們天生不愛的勞力、甚至苦力活,轉變成熱愛的事物?《恆毅力》(Grit)作者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為文指出,因為人們天生有些懶性,就像停車時,總是會選距離店門口最近的車位,能按一個按鈕解決的事情,就不想分二個階段做。但是IKEA效應讓人們看到了勞動的正面效果,付出後帶來的成就感。
IKEA魔法激發動機 強調親自參與
Source:unsplash
所以,她也建議父母可以用這個神奇的療法,啟動孩子不懶惰的勞力魂。當孩子很懶散時,可以建議孩子一起來做些什麼事情,或是讓孩子在我們要他們參與的事情上,多負擔一些責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當家中有些事務需要孩子幫忙時,可以改變孩子投入的方式,讓他們多參與一點,製造讓他們動手的機會。例如,當大人要求小孩把現成買來、或是大人組好的椅子搬到餐廳或房間時,雖然事小而且簡單,卻可能等一陣子,孩子才姍姍來遲。但如果請孩子一起挑選、或是幫忙組裝,他們會很樂意、很開心,甚至讚美與珍愛這些椅子。
同樣的,在買玩具時,如果有現成跟自己動手做的選項,例如樂高機器人,孩子也會比較喜歡能夠自己投入製作的選項,覺得自己做出來的比較好。IKEA魔法不只能用在化苦力為奇蹟,在生活中還有更廣泛的效用。例如,家長平時不要只問孩子需要什麼幫忙,更可以多問孩子,他們可以為家庭做些什麼?因為懶散雖是通病,但勞動的潛力更是無窮。小至調整擺設、大至重新粉刷油漆、挑顏色,都會讓他們愛上這些家事和成果,也會讓他們對家庭、家中事務更投入、更有向心力。
唯一要提醒的,就是家長別太好高騖遠,一下給孩子太難的工作。《消費者心理學》指出,只有在這些努力帶來好的成果時,勞動才會帶來真愛;如果人們參與了一項工作的製程,卻以失敗收場,或是創作的成品被摧毀時,IKEA魔法就消失了。
【延伸閱讀】
為什麼「次要照顧者」對家事、育兒不積極?了解豬隊友爸爸心態,更能有效溝通分工解決
小孩愛畫玻璃、畫瓷磚!無毒「可水洗蠟筆」5大推薦,碰到皮膚都不怕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