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果然不會背叛,只要自己對感受生活的能力有足夠的信心,就能夠一點一點茁壯。」
  
  
生活在都市,為了平衡下班後的身心,在深夜進行的料理實驗——這本書是關於一位很晚才出社會的女子,在剛北上工作的前兩年,以吃食寫下的筆記。用料理跟自己、跟人們說說話,也讓煮食成為生活中轉換心情的小儀式,分隔工作與生活。
  
  吃下料理,也就吞嚥了關懷,她視煮飯為再忙碌也不能忽略的重要事,而如是看待日子——「工作結束約莫晚上九點半,走出建築物,雨停了,燈火在水氣中明明滅滅;還沒吃飯、準備回家,我好像又回到剛北上時『深夜女子下班烹煮』的狀態了呢。這沒什麼不好,把自己安上齒輪,一格格轉動,確實前進,並在與名為社會生活的巨大機械絞動的同時得到扎實的樂趣。」
  
本書獻給所有奮鬥時仍不忘堅持「生活感」的心靈——
  
  「我想我是嘗試這麼說的:即使有一百個人說,這個年頭不好,年輕人工作翻身不若以往,高等教育機器失靈,市場不若父執輩成長的年代蓬勃。只要一個人願意開始用心好好生活、照顧自己,用吃食關愛環境與世代,這都不會只是一個只能於己所用、不能與人分享的小確幸,而是一整個世代都做得到的生活實踐。」
名人推薦

都會女子的深夜公寓,烹飪美食,調製出迷人的滋味。毛奇的料理寓含著深味,有人情,有掌故,和充滿溫度感的生活風景。——焦桐

溫暖的炊煙,療癒的文字,這是一幢令人很想住進去的公寓。——宇文正

如果說毛奇慧黠又帶有溫度的文字,是這本書的血肉,那麼那一道道光看就美味的食物與食譜,便是足以支撐血肉的骨幹了。——韓良憶
作、繪者簡介

毛奇


本名蕭琮容,深夜時段起家,烹煮料理以明志,作為在都市求生的方法。

人類學學徒,曾經行走異國與台灣鄉鎮尋訪食物產地與人群,怎麼吃,如何吃,跟誰吃的溫存蘊藉的種種故事所在多有。出社會後,從事文字媒體與影像工作,透過每週聯合報副刊專欄(2015年6月~)一畦小小的園地,用烹煮食物與書寫跟人們說說話。
相信吃東西的時候,是人離自然最接近的神聖時刻。

作品散見於籍與報章媒體:《澎湃!產地小旅行》、《小農復耕》、香港《號外》雜誌、「常木蘭」媒體、「食力」新媒體、《鄉間小路》、端傳媒……等。

合作經歷:
主婦聯盟、國北教大食農灶腳工作室講師、彎腰農夫市集農民保種活動料理講師,主講使用台灣本地品種豆類的特色、金色三麥72HR酒咖養成所料理講師,主講餐酒搭配、曼谷藍帶廚藝學校甜點研習進修、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成員。
《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

作者|毛奇
出版|二魚文化
定價|360元

博客來:https://goo.gl/HvtJJI
讀冊:https://goo.gl/UUBvyI
誠品:https://goo.gl/3bezqp
金石堂:https://goo.gl/76VC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