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小旅行:韓良露的英倫漫遊

     
     在這裡,你會聽到光陰的聲音,看到帝國昔日的風采;
     在這裡,你會發現宇宙的信號,體會心靈微醺的感覺。



不列顛及倫敦,對我的意義一直是某種靈魂回到家的感覺……,我也不懂自己為什麼每次想到跟英國有關的人事物地時,都會覺得心靈中有條隱形的絲線被牽動了,而那種牽動很舒服,好像循著某條情感的絲線,我就可以回到前世的迷宮之中,和自己過去的靈魂相遇。——韓良露


在理性的不列顛島上,享受非理性的恣意漫遊

從遠古的皇祕到各種神話傳說,從世襲的城堡幽靈到充滿皇室遺風的小鎮,千年的文明傳承、工業文明的遺產、無數美景幽路,都重現在大不列顛的現代生活中。

韓良露將她多年來旅居英國的生活情味,以及行旅大城小鎮的獨特經歷與感受,透過閒適卻富知性的筆觸,讓讀者跟著她,彷彿走在英國的大街小巷,品味優雅恬靜的鄉城小調與城堡的幽幽歷史……韻味無窮的文字在清麗雅緻的繪圖陪襯下,更顯出大不列顛的優美風情。

★ 旅英設計師詹朴、作家謝哲青專文推薦 ★

多年後,這本充滿世故與人情的行旅散文,仍可以把我帶回不列顛,體驗倫敦的日常、遠古的傳說、神祕的過往,與藝術的想像。對我來說,《大不列顛小旅行》是每位旅人隨心攜帶的藍色徽章,是帶有濃厚倫敦口音的《閒情偶寄》。——謝哲青

這就是那樣一個難以形容,看似矛盾卻又巧妙融合的地方。傳統又開放,復古又創新,有那麼多出現過的角色,文學的、音樂的、藝術的、歷史上的,有那麼多的過去可以追尋。……很奇妙地,人們總是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找自己,整理自己。——詹朴


【作者介紹】

文字/韓良露(1958-2015)

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非典型知識分子、公益文化推廣者;種種興趣、專長、投入與身分,讓她成為豐厚多元的文化人。

十六歲開始於詩刊發表現代詩,開啟寫作之門,寫作觸角廣及影評、散文、電視和電影劇本等,曾獲台北文學獎、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廣播金鐘獎、電視金鐘獎多項殊榮。二○○六年起,成立「南村落」,以藝文社會企業方式介入推廣、舉辦超過千場文化活動,重新詮釋在地文化,並因此榮獲二○一三年「台北文化獎」個人獎,被盛讚為「城市的文化魔術師」。二○一五年,以《良露家之味》榮獲圖書類金鼎獎。

平日喜歡研究星象、蒐集地上城鎮,著有《美好生活,其實很簡單──韓良露和李漁的閒情偶寄》《露水京都》《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良露家之味》《文化小露台》《台北回味》《愛情全占星》《上昇星座》《小飲良露》等多部作品。

韓良露原來規劃與她一生的摯愛朱全斌,多相陪伴,一起過生活,也從事更多寫作、出版、電影等文化投入。但因緣果熟,於二○一五年三月三日捨報,留給她的夫婿、家人、朋友和眾多讀者豐美的著述和回憶,以及一門人生叩問真善美的修行功課。


插畫/朱全斌

從小就喜歡接觸文藝以及表演藝術的獅子座,人生經驗過各種不同的角色,包括電視製作人、電視台副總、紀錄片導演、音樂劇導演等,偶而也兼作插畫、編劇、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等工作。拍照是旅遊時不可缺少的興趣,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取得媒體與傳播博士,目前正職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兼傳播學院院長,仍持續在人生中探索開展一己幫助他人的新可能。著有《當愛比遺忘還長》,紀念三十年相守相惜的妻子韓良露。

【內文試閱】


釣河鱒的幽靜小鎮—馬羅

馬羅(Marlow)離溫莎(Windsor)不遠,從派丁頓(Paddington)坐火車約一小時即可抵達,中間要換一種小火車,還是老式木頭坐椅,很有古老風味。這班小火車最後會開過一條兩邊是鄉村原野的火車道,景觀十分美麗,每次都令我心動不已。這一小段綠色景觀,是我在倫敦看過最美的風光,其中綠色風景的變幻萬千,彷彿有上百種不同的綠在眼簾上跳動。

馬羅是很富裕的村莊,但一點都不招搖,當地居民知識水平很高,光從主街上的小小商店就可看出,有不少古董店、珍本書店、精美家飾店等等。還有當地特色商店─漁具店。

馬羅是倫敦釣河鱒的著名之地,當地有個旅館,就叫「道地釣客旅棧」(Macdonald Compleat Angler),還提供釣河鱒的課程。河鱒只能生長在水流清澈之處,也因此可見當地對生態保育工作一定很注重,否則河鱒早就絕種了(就像新店溪的香魚的命運)。

在英國釣魚是要有執照的,但旅館會幫客人準備一種一天的執照,也會囑咐客人要遵守政府制定的規定,例如魚在產卵的季節不能釣,以及長不到足夠尺寸的魚釣了上來後要放生等等。

釣河鱒的人,喜歡用「假蚊甩竿」(Fly Fishing)的方法,這也是目前英國上層階級瘋狂著迷的閒暇嗜好。很多企業鉅子認為從假蚊甩竿學到的人生哲學,遠甚於高爾夫。

我的英國朋友尼克就是個假蚊甩竿迷,他老家在英格蘭北方的諾丁翰(Nottingham),那裡有不少釣河鱒的荒僻溪流,搬來倫敦住的他,平日難得回老家過釣魚癮,因此常常在泰晤士河支流做週末釣客。
我一直央求他帶我去做一日釣客,後來他答應了,但他說要選擇較安全之處,因為釣河鱒者,常常必須站在溪流中,而溪水的石塊十分滑溜,因此要慎選較平緩的溪流。

離馬羅鎮上不遠,就是泰晤士河的支流,路段平緩,溪水不急,兩岸老樹遍布,垂柳依依,身入其中,十分幽靜。

尼克選了一處下風段,他告訴我釣河鱒的人一定要懂得判斷風向,永遠不要在上風下竿。


去過一次馬羅後,我就愛上了這個地方。但我後來再去馬羅,都不是去釣魚,畢竟我不是道地釣客,可是我喜歡沿著幾乎無人跡的溪流旁的小徑散步。春日的荒草中會長著黃色的水仙花,細嫩的花莖在風中飄搖,空氣中滿是溪水的綠藻清香,徜徉在這樣的鄉村風光中,馬上讓人有置身桃花源之感。

這樣的環境,離馬羅的主街不過二十分鐘散步之遠,意味著住在這裡的人,只要願意,誰都可以隨時享有恬靜的田園時間。但走上了主街,又有各家精緻的商店,提供文明的愉悅。

主街上自然有茶館,可以悠閒地享有一頓英式下午茶,如果想過過豐盛的下午茶宴,多花點錢就可以去「道地釣客旅棧」。那裡的下午茶很出名,有些倫敦客會專門在週末前來,只為坐在草坪上,一邊看著河岸風光,一邊享用由精緻英國瓷器盛放的黃瓜三明治、鬆餅和蛋糕。

馬羅一日遊,是我在倫敦客居生活中偶爾會寫的綠色日記,那些流水、草徑、樹林、沼澤,每次都讓我的心靈變得清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