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一個人有多麼自私,他本性上一定還是會堅持某些節操,這些節操會促使他關注其他人的命運,並認定旁人的快樂對他是必要的。」──亞當.斯密
要理解人的行為,
必先理解人性最根本的矛盾:「自利」與「利他」,
《國富論》作者、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早於兩百年前在《道德情操論》中精闢剖析。
本書以現代生活案例重新演繹其核心精髓,揭開人性本質,指引我們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在本書中,史丹佛大學經濟學者路斯.羅伯茲決心以兩百年前大師思想作為論證核心,並搭配許多當代案例,以他獨到的見解試圖解開人性中時而「自利」,時而「利他」的矛盾,解析可能的答案背後蘊藏的心理與道德機制──
◆ 我們會願意犧牲上萬陌生人的性命,只為保全自己的小指頭嗎?
◆ 同樣透過投資賺進大筆財富,為什麼設計「龐式騙局」的馬多夫不快樂,巴菲特卻心安理得?
◆ 在「做自己」當道的時代,為什麼斯密說「要滿足別人期望才能獲得快樂」?
◆ 「無私」真的能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嗎?
◆ 史達林、毛澤東、美國在伊拉克的政治舉措……企圖依照願景改造社會的領袖、政策,為什麼反而擾亂社會,甚至造成嚴重後果?
▍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怎麼追求?經濟學之父暨哲學家亞當.斯密不止教我們做選擇,更教我們如何透過思辨,過上極致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