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人王丹睽違多年的詩集,詩作展現其面對更加快速變化世界的幽微內在。
◎ 詩情鋪展在情感面前,激越的、澎湃的、狂烈的,都純淨昇華成低語訴說,似寧靜中的單音鋼琴曲,展向遙遠,又迴向自身。
王丹的詩作〈沒有煙抽的日子〉及改編歌曲一直以來是文藝青年、社運青年群裡極富象徵意義的作品,在思考、論述的政治與社運生活之外,王丹的詩作及詩人特質,展現他深情與省思的文學深度。
王丹說:「我一直覺得,寫詩是一種動作,努力呈現生命中的各種各樣的摺痕的動作。
「而人生最令人無語的就是,當我們越過了生命中的某一個界標,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最常發生的事情包括:不再把摺痕看作是摺痕,而淡淡一笑地面對;或者,因為時間的積累,摺痕已經粗糙;或者,失去了體會到摺痕的能力,任過早到來的滄桑體驗遮蓋住可以瀏覽內心的窗口;再或者,飛花凌亂,四顧茫然,我們的視線已經不再由自己控制了。於是,寫詩就成了一種鄉愁,偶爾出現在心底。
「這是另一場隱私領域的戰役。一方面,生活本身就是裝備精良的軍隊,在指揮官純熟的戰術指導下步步緊逼,氣勢如虹;另一方面,草叢中的抵抗者且戰且退,明知道大勢已去,但兀自尋找不願潰敗的理由;即使不能收復昔日的宮殿,也仍舊被某些氣息牽絆住,無法就這樣離開戰場。就這麼掙扎著,在纏鬥中好歹也染紅過幾面旗幟。那些,就是我們寫下的詩。
「這樣的詩當然是我非常真珍視的,不在於詩歌本身的好壞(那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標準不是嗎?),而在於這些詩的產生和存在,證明著一些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東西,仍然存在。我們是用詩歌,來證明我們還可以感受到摺痕的印跡。」
《時間的餘溫》是王丹近年最新詩作集結,以韻味深長的抒情詩情懷,來面對即使進入新世紀卻仍然延續著的末世感,百般感觸,只能以詩句揣摩。詩讓人在面對社會變動時抓住著一點可以憑藉的本心,以語言穿透薛西佛斯日復一日重複鋪展的機械化生活,以文字暗示那無法說但人們卻嚮往的自我存在。對未來存著浪漫寄望,嚮往一個更好生活的樣貌——不管是社會還是個人——詩人永遠站在鼓動人們內心烘爐的位置,訴說了我們內心那難以捉摸的冀求。浪漫者、詩人、運動者,王丹的詩作體現在一個越來越複雜社會中,深刻寧靜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