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不滿?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不滿現況」的3個原因
source:pixabay
「你已經擁有這麼多了,為什麼還是不知足?」我們總是欲求不滿,不僅是生理上,更多的時候是從「精神」和「物質」中感到缺乏,總覺得似乎還不夠,特別想要獲得某個東西、想要超越某個人、想要找到某個最好,然而,這裡指的並非帶點貶義的貪心,唯利是圖,只要有利益都可以去做,而是「不滿足」,一直在追求達到最好的標準,而不滿現況的起因究竟為何呢?
欲求不滿?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不滿現況」的3個原因
source:pixabay
「你已經擁有這麼多了,為什麼還是不知足?」我們總是欲求不滿,不僅是生理上,更多的時候是從「精神」和「物質」中感到缺乏,總覺得似乎還不夠,特別想要獲得某個東西、想要超越某個人、想要找到某個最好,然而,這裡指的並非帶點貶義的貪心,唯利是圖,只要有利益都可以去做,而是「不滿足」,一直在追求達到最好的標準,而不滿現況的起因究竟為何呢?
人為什麼一直在追求?
#追求自我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擁有五種不同層次的需求,從最低階的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嚴到最高階的自我實現,我們對於某種人事物的迫切需求就是驅使行動的主要原因,當低層次的需求被滿足之後,相對於它對你的激勵感就會降低,進而我們會去追求高層次的需求,特別的是會從基本轉為複雜、外部的物質轉為內部的心理!
#追求優越
「社會比較理論」我們會透過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並從中定義自我,其中又分成兩種,其一是「向下比較」,跟比自己糟或爛的進行對比,其二是「向上比較」,跟比自己好或厲害的進行對比,屬於自我提升和自我評價的機制,不單單是他人,也可能是過去的自己,而向下比較會讓你產生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追求認同
「自我認同」是我們對於自我價值的評價,特別在青春期時很容易有角色混淆的現象,對於自己的認識來自於他人,建立在同儕如何看待與接受,因而做出屬於自己歸屬團體的偏好,除此之外,「社會認同」則是我們的行為會受到他人行為和現代社會標準而影響,在兩者相輔相成下,自我存在價值的意義就會變成符合爸媽期待和朋友認可!
跟著以下3個步驟!學會如何找到「最適合,而不是最好的!」
source:pixabay
1.知足常樂
屬於你的就是你的,得不到的東西不要惦記,你的沮喪就是苦於執著和難以放下,做任何事只求對得起自己就好,不要硬把自己的雙腳放到不合又磨腳的鞋裡,因為生活總是有很多無能為力和無可奈何,所以當你想得開一點,你就會開心一點,更何況最好的不等於最適合的!
2.自我省視
不管是親情、愛情、友情還是事業,我們總是在追求他人的認同和認可,在無意識中漸漸成為被支配的玩偶,永遠想當最好的那一個,活在與他人比較的日常裡,但試著回頭看看,會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想成為「最好的」,你的價值在於「你是什麼」,而不是「你值得多少分」!
3.人無完人
無論你的人生走到哪個階段,總有人在下面仰望你,總有人在上面俯瞰你,一山還有一山高,不要讓你的視線朝上或往下,試著平視看看你現在擁有的一切,直視最真實的自己,而且不完美似乎也沒什麼不好,因為缺少什麼,才更有人味,同時也最能凸顯你的「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