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於路易威登基金會展出的Charlotte Perriand藝術展不僅規模浩大,理念更是雄心勃勃。Charlotte Perriand 已是公認的20世紀設計大師,透過這場展覽,我們將看到這位極具遠見的女性積極參與20世紀社會,為洋溢現代特色的「生活藝術」(art de vivre)創造經典元素,重新定義藝術與智慧的交流。她是無與倫比的重要人物,引領名符其實的藝術演化,或者應該說她掀起了一場革命。她敏銳觀察世界、文化與藝術,成為全新秩序的靈魂人物,為不同形式的藝術締造全新關係,揉合建築、繪畫與雕塑,融匯世上最多元的文化,諸如亞洲(日本、越南和其他國家)與拉丁美洲文化(尤其是巴西)。她在作品中呼應社會與政治秩序變遷、女性角色演進和都會生活態度轉變,極權主義政權和世界大戰帶來重大災難、留下傷痕,戰後社會重建城市與道德感,而Charlotte Perriand就是19世紀傳統轉變至20世紀現代風格的代表人物。
此外,Charlotte Perriand獨具遠見,她傾心於自然,也深刻體會人類對自然的深遠影響。Charlotte Perriand非常重視個人與環境共存之道,這也啟發她與孕育世人的自然進行具有建設性的熱烈對話,結果對她的思維與藝術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造就她對進步世界與新生活藝術的前衛觀點(nouvel atelier)。她見解獨特,體現現代風格與遠瞻精神,至今依然繼續影響我們的社會…
展覽內容
為紀念Charlotte Perriand (1903-1999)逝世二十週年,路易威登基金會將為她舉辦重要作品展,探索藝術、建築與設計之間的關係。Charlotte Perriand是現代先驅、建築師與設計家,以她對設計界歷久不衰的貢獻聞名於世。路易威登基金會本次動用所有藝廊,引領大家踏上穿梭20世紀的旅程,見證這位定義全新「生活藝術」的奇女子風采。
本展覽回顧Charlotte Perriand建築作品,她在創作中預言女性角色與社會本質的當代對話。參展作品經過細心研究、忠實重現,讓參觀者可趁此佳機直接深入現代藝術世界。本次也展出Charlotte Perriand親自挑選的藝術作品,所以更充分體現她的「藝術融合」觀點。Charlotte Perriand作品透過這場展覽邀請我們重新思索藝術於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藝術不僅僅是休閒娛樂,更是未來社會巨變的先兆。
理想公寓(1號藝廊)
水池樓層將會展出現代藝作,洋溢對工業的嚮往、政治參與以及回歸自然的渴望。從1920年代開始,Charlotte Perriand構想出「生活藝術」,破解自身時代的符碼。她從汽車與電影世界汲取靈感,重新思索女性角色,她為Saint-Sulpice studio (1927) 設計出驚人的現代鉻管家具,並著手研究「工作與運動」計畫(Work & Sport ,1927),描繪她對現代公寓的觀點。她與合作夥伴 Le Corbusier及 Pierre Jeanneret共同設計出經典傑作,例如「理想公寓」系列的「躺椅沙發」與「高貴舒適扶手椅」,並在1929年的 Salon d’Automne展出。
政治參與&回歸自然(2號藝廊)
Charlotte Perriand發現當代設計太受功能性拘束,所以她在 1930年代注入更豐沛的自然元素,致力於再造生活空間。她抨擊巴黎居住環境「悲慘無比」,在1935年推出Maison du Jeune 系列。這個空間光照充足,擁有藝術作品與當代家具點綴。觀賞她的 《L’Art Brut》 攝影作品與Fernand Leger畫作,您就能感受其中的自然生命力,這股力量也啟發她創作第一件具備生意盎然曲線的「自由形式」家具。
日本與重建(4號藝廊)
她在1940年受邀到日本提供工業藝術諮詢,當時她的展覽名為「精選-傳統-創作」(Selection-Tradition-Creation)(4號藝廊),重新構思生活空間並運用竹子等傳統材料。她不但影響日本整個世代的設計師,也在日本文化發現全新的靈感來源。她投入法國光復後的重建工作,號召Fernand Leger、Pablo Picasso 及 Alexandre Calder等藝術家為她的計畫提供作品。在1947年,Elle 雜誌將她比擬為女性政府的「建設部長」,她為Maison du Mexique (1952) 設計房間、為 Maison de la Tunisie (1952)設計巴黎學生宿舍,展現對空間的的極簡運用,讓家具、建築與藝術得以緊密結合。除了實際重建工程,她的重建也帶有心靈意涵,想讓歷經戰爭創傷的世人獲得不可或缺的重生感。她的窗戶裝飾有Picasso畫作(Paul Nelson的 Maison Familiale Minimum, 1947),她為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1949-1950)展出「實用形式」作品、為馬賽Unité d’Habitation住宅開發案設計開放式廚房,這些作品都彰顯 Charlotte Perriand為生活空間賦予的詩意功能。
藝術文化融合(5、6 、7號藝廊)
「藝術融合計畫」(Proposal for a Synthesis of the Arts)1955年於東京展出(5號藝廊),體現建築與藝術的連貫性。為了這次展覽,Charlotte Perriand再度與長期夥伴 Fernand Léger、Le Corbusier、Hans Hartung以及Pierre Soulages合作,設計出結合繪畫、雕塑、掛毯、家具與建築的空間,真正做到打破各領域界線。她旨在以藝術改變日常生活,藉由創造自己與世界的全新關係,進行全新社會交流、降低障礙並以設計喚醒世人。這個烏托邦構想在巴黎獲得Galerie Steph Simon支持(6號藝廊),作品展現Charlotte Perriand 與眾不同的生活藝術。她也在里約設計的住家(7號藝廊)展現不斷再造的能力。這位樂此不疲的創作者在設計生涯屢屢展現這項特色,她總是忠於自我原則:設計實用造型、結合尖端科技、靈活應對不同文化。
CHARLOTTE PERRIAND與藝術(9號藝廊)
基金會樓上空間將用來展示Charlotte Perriand作品較不為人知的面向,特別是透過美術館與私人收藏家作品(9號藝廊)。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1965)的家具與配件、收藏家Maurice Jardot(1978)的公寓、Galerie Louise Leiris(1989)的重新設計,能藉由這些作品創造出讓觀展民眾與作品對話的空間,Charlotte Perriand真可謂是偉大的「建造者」。
萊薩爾克建築(8、10號藝廊)
她從1930年代起迷上預製工程,她與Pierre Jeanneret共同設計出Refuge Tonneau(1938),既可供休息,也能激發大家對旅遊的憧憬。由於Charlotte Perriand熱愛自然高山,她所設計的薩瓦萊薩爾克滑雪度假中心(1967-1989)才會饒富自然生命力。每棟建築皆與山勢合一,獨具巧思,旅客可在此休息與沉思,飽覽阿爾卑斯山山巔的壯闊美景(10號藝廊)。
這場非凡展覽最後一個藝廊(11號)展出Maison de Thé (1993)展覽內容,鼓勵觀展民眾思索自然的地位、不同文化對話的重要性。此展覽是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同時展出Sofu Teshigahara 與Isao Domoto等日本藝術家作品。
本次展覽科學委員會共有五位策展人:Jacques Barsac、Sébastien Cherruet、Gladys Fabre、Sébastien Gokalp以及Pernette Perriand;Arthur Rüegg為作品重建科學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