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以前在求學階段,有沒有遇過學習能力、外型跟大家比較不一樣的同學呢?小時候的我們,並不清楚是甚麼狀況,只是覺得他們跟我不一樣,但是長大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那就是所謂的遲緩及障礙。
其實發展遲緩的小孩並不少「發展遲緩兒童約佔6歲以下兒童人口的6至8%。以高雄市為例,預估每年6歲以下發展遲緩兒童約1萬名,但目前被家長發現在接受早期療癒者,可能不到十分之一。」這個數據遠比我們想像中多對吧?
source:認識發展遲緩兒童-高醫醫訊月刊第十八卷第八期
除了這些遲緩的孩子需要額外的療育服務,他們的父母也需要專業的支持,才能持續給予這些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因此,有許多療育機構紛紛成立,協助這些孩子及支持他們的父母。心路基金會的早療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照片中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的樣子,就是心路平常的上課方式,心路接收的孩子為0~6歲的遲緩兒(但位於新店的心路愛兒中心,也有接收一般生喔),因為這個時段是孩子的成長黃金期,若提供適當的復建及療育,可以有效提昇遲緩孩子的各項能力。為了能吸引障礙孩子的注意力,老師會設計有趣、活潑的課程,用比一般幼教老師更生動的方法吸引孩子目光,而在這些看似好玩的活動及遊戲中,老師也放入復健概念,讓孩子能在玩耍的過程中,進行各種肌肉、語言或認知上的訓練,所以光是規劃課程內容,心路老師就必須絞盡腦汁。
另外,遲緩孩子的飲食也是一門大學問,因為他們生理上有不同的限制,有的孩子吞嚥功能還不健全、需要插胃管,有些孩子因為肌肉張力有限,無法好好握住湯匙,甚至,還有孩子完全不能進食任何「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因此,除了廚房阿姨必須要留意製作的食材,老師也必須十分注意孩子們用餐情況。而用餐同樣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時機,老師會依孩子個別的條件,把食材切成不同大小,讓孩子練習自己用餐、吞嚥、取食,把握每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
而心路讓家長放心的地方還不僅於此,他們的專業也超乎想像,不但物理治療師會去每個小孩家中做家庭訪視,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能給予的時間…等等,也會在評估完的報告書中清楚寫出這位小孩要接受哪些復健、訓練…列出短中長期的復健目標及實際執行作法,針對孩子的狀況擬定個別的計畫。
照片中的小女孩一開始進入心路時,是無法走路的,但經過心路專業的復健及支持,在不斷練習後,現在她已可慢慢獨立行走、爬樓梯。而在採訪當天,一位可愛小女孩開朗地跟妞編輯群打招呼,後來妞編輯才知道,原來這位小女孩本身是自閉症者,在剛進入「愛兒」就讀時,常用大哭來面對陌生的異性,然而,出現在妞編輯眼前的她,卻已是一個活潑的可人兒。
看到小孩們一起做仰臥起坐,拉著褲子使勁地抬起上半身,真的是超可愛,四肢能力比較平衡的孩子,每天都要互相幫對方壓腿,一起做仰臥起坐,訓練肌耐力、加強核心肌群的力量,雖然在做的過程都會小賴皮(人人都會啦!),但都還是會乖乖做完才下課喔!
下課時,就是快樂的腳踏車、警察抓壞人的歡樂時光。
接下來妞編輯訪問到「愛兒」的教學組長李美齡老師(天啊,老師長得也太療癒了吧!)
李美齡老師說,比起一般幼教,特教的理念更注重小孩的身心發展及尊重他們的獨特性,功課表現、才藝、名次都不是重點,小孩能開心的學習,有更完全的社會化過程,才是心路老師們的目標。而幼教出身的李美齡老師,剛進入心路時也歷經不少挫折,因為遲緩孩子對課程的反應比較微弱,孩子的想法也很難在外表上看出,不過在累積更多經驗,加上自己心態調整後,如今李美齡老師已成為孩子心中最溫柔的美女老師,每一個孩子的狀況她也都十分熟悉。
在這次的專訪後,妞編輯發現,遲緩孩子與一般孩子沒有太大不同,只是他們更單純,可愛、淘氣值也破表。而妞編輯也與這些小孩相處出心得來了:
1、首先,跟他們說話時壓低身高,雖然說和小朋友說話本來就是蹲下來比較好,免得製造對方的壓迫感,但這裡更重要的原因是,部份遲緩孩子的頭控機能不佳,無法主動抬頭,站太高他們無法完整的看見你、和你互動。
2、跟他們溝通時,可以善用肢體語言、臉部表情也盡量更生動。
3、遲緩孩子有時候表達能力不夠好,所以會用觸摸來表達自己,當他們主動摸你時,可以注意他們是不是正好有一些需要,當然也有可能因為他很喜歡你啦。
這些小孩其實都有一顆相當敏銳的心,每一位都超可愛的。只是,專業療育真的需要很多資源,像主任就說,雖然政府有給予一部份補助,但心路早療仍每年都必須自籌2千多萬經費,這對心路來說是一筆非常沈重的負擔,所以迫切需要社會的支持。不過,無論環境多困難,心路也絕不會讓需要幫助的孩子求助無門,畢竟這是一份社會志業啊!
所以,如果有心想從事公益的話,實在很鼓勵大家慷慨解囊,支持像心路這樣的機構,或是也可以到直接進機構擔任志工,這些舉動都會對心路有很大的幫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