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來說踏上異國的土地為的是什麼呢?有些人是為了購物,有些人則是為了看盡世界的風景,而今天要介紹的主角-馮淑華(現為蘋果日報國際特派員,目前定居於西非的幾內亞),因為工作等原因,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遊牧民族。擅長說故事的她,運用文字精巧地將醇厚的人性與一道道佳餚美饌串起,連成一連串巧妙的真實人生故事。因此在這本《旅行中的餐桌》中,我們用想像品嘗美食,用心去品味他人的際遇。
希望能透過這些故事,帶給讀者怎麼樣的想法或是改變呢?
Photo source:旅行中的餐桌 - books
「每次去餐廳,不管哪個地方、哪個國家,看到一大盤吃剩的食物,不是自己浪費丟棄,但心裡會難過、會捨不得。
我一直覺得,食物不單是用來填飽肚子,食物是我們的家人,是朋友,是心理醫生。當你想家的時候、孤獨的時候、悲傷的時候,喝到一口湯,吃到一點菜,可能會讓你的心情完全改變。
我記得讀小學的時候,被同學傳染到德國麻疹,發高燒在家躺了幾天,甚麼都沒吃,就是昏沉沉的睡啊睡。不知道睡了多久,清醒的時候覺得好累,甚麼都吃不下。記得我媽泡了一碗熱熱的黑糖水,拿到床邊讓我喝下。那種暖暖甜甜的味道,到現在還記得。
我希望藉由這十個故事,讓大家對食物,多一些情感,多一些珍惜。就像讀完“麵包老爹”的故事後,當讀者吃著簡單的法國棍子麵包時,能夠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出麵包的真味道。」
當初為何想要把這些旅途中關於食物的故事集結成書?
Photo source:旅行中的餐桌 - books
淑華的食物書書櫃(部分而已)
「當初寫這些故事時,並沒有刻意要把故事和食物湊在一起。當十個故事結集成書時,我才意外發現,居然每個故事中都有食物。就像真實的人生,不管快樂悲傷,還是要吃、要喝啊。傷心落淚的時候,就算簡單一碗粥,味道也不一樣!
當我發現這個巧妙的美味關係後,就想透過文字,把食物的七情六慾表達出來。我不是專業廚師,要教人家做菜還不夠資格。只是很喜歡做菜,喜歡閱讀食物的書(從專業的烹飪書籍,到食物的歷史故事、專題報導等),喜歡試驗各式各樣的做法。
每次看到有人狼吞虎嚥,總覺得很可惜。一道用心做出來的菜,三兩口就這樣吞下去,對不起做菜的人,也浪費食物。
如果這本書能夠喚醒大家對食物的尊重,那太完美了。就算做不到,若勾起對食物的好奇,也行。當然啦,要是不小心挑起食慾,哈哈,很抱歉,只能讓大家在腦袋裡幻想啦。」
如果現在有機會再次嚐到書中的食物,最想吃的是哪一道?
「完全不用考慮,是“逆轉人生”中的杏仁小蛋糕,俗稱“金融家”。我其實很討厭“金融家”這個名字,把杏仁小蛋糕單純溫暖的味道,都用金錢味給蓋住了。
杏仁小蛋糕的特色是,一半麵粉、一半是磨成粉末的杏仁(不是泡水喝的杏仁粉哦),吃起來沒有一般蛋糕沉重口感,還多了堅果香。蛋糕裡的奶油,加熱到微微焦黃,加到甜甜的麵漿後,讓小蛋糕又多了點焦糖味。
說個題外話,去年我去東京住了兩個半月,寫新的作品時,借住在朋友家。有一天,朋友下班回來,帶了一包很漂亮的糕點禮物,說是友人特別去有名的甜品店買的。一打開,居然是杏仁小蛋糕。
詭異的是,剛從紙袋拿出來,蛋糕香立刻漫延到整個小套房。我做了這麼多次的小蛋糕,一聞就知道是化學香料的味道,跟那種天然香味,只會在鼻子上停留幾秒就消失的香味,完全不同。這家東京名店買的小蛋糕很漂亮,漂亮到太虛假,放進口中,只吃得出甜味而已。
我禮貌的把小蛋糕吃掉,吃了一個而已。平常的我,一口氣可以吃掉七、八個呢。」
發現作者本身對料理很有心得,未來有推出食譜之類的計畫嗎?
「哦,千萬不要,壓力太大。現在介紹美食、傳授廚藝的專家太多,我這毫無派別、毫無格式的自由自在廚師,還是不要出書害人。
我住在玻利維亞的時候,為了替孤兒院募款,開過幾次烹飪班。名額有限,每次都爆滿,只是我太隨興的調味方式,讓學生們傷腦筋,又不敢抱怨。
記得有一個年輕的瑞典外交官,上課的時候非常認真,每個步驟再三確認。唯一讓他不解的,我每次提到鹽巴、糖、醬油的數量時,總是說:想要甜一點,就多加一點糖了;想要顏色深一點,就多加一點醬油!
至於未來的計劃,其實已經寫完了,是個很特別的故事,食物不是主角,卻是穿針引線的重要配角。是個長篇小說,我花了三年的時間收集資料,去年才終於寫完。」
覺得美食以及旅行對於個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Photo source:旅行中的餐桌 - books
旅行的意義-量力而為,給自己嘗試新事物的機會。
「每種食物各有特色,所謂的“美食”,其實因人而異。只要你喜歡,就是美食。
食物跟旅行是很個人的東西,有人挑食,有人不喜歡旅行,沒有誰對誰錯。我只覺得,每個人應該要給自己機會,就算討厭,就算不喜歡,也要試過之後才知道。
當然,每個人經濟狀況不一樣,要量力而為。吃不起大餐,用青菜豆腐也可以做出很棒的菜餚;沒有錢環遊世界,用心品味在地的風景也不錯啊。哈哈,老王賣瓜一下,《旅行中的餐桌》最後一個故事:蘋果的滋味,講得就是一個剛出社會的法國鄉下女孩,如何在昂貴巴黎生活的情況。」
書中的每項餐點都讓人食指大動,可以推薦一道食譜給讀者嗎?
Photo source:旅行中的餐桌 - books
失而復得的麵包
「失而復得的麵包,就是大家熟悉的法式吐司。我嚐過很多次外面餐廳做的,都太油、太甜、太貴了。自己在家動手做,十分鐘就完成,不但便宜而且吃得安心又健康。
我都是拿舊麵包來做,稍微硬硬的隔夜棍子麵包最好,切成圓片。在一個大碗裡,打一顆蛋,倒進一碗牛奶(飯碗),再加上幾大匙的糖。混合均勻的牛奶蛋汁,嚐起來要有點過甜的感覺。
開中火,在一個不會沾黏的平底鍋裡,切上一小塊奶油。奶油分量視鍋子大小而定,總之,讓奶油均勻分布在鍋子裡,就夠了。
當鍋裡的奶油開始有點焦黃,立刻轉小火,將麵包一片片放入牛奶蛋汁裡。如果麵包很硬,可能要多泡幾秒,讓麵包吸收一點牛奶蛋汁,然後放到平底鍋裡。當沾了蛋汁的麵包,鋪滿平底鍋後,我會開中火,讓麵包煎到金黃。用筷子輕輕翻面,同樣煎到焦黃就可以。
這道點心唯一困難的,頭一次做,可能把麵包泡在蛋汁中太久太爛,或泡得不夠,味道進不去。只要試過一、兩次,就可以抓到竅門。
煎好的麵包趁熱吃,或放涼後再享用,都可以。要是覺得不夠甜,可以灑點糖、蜂蜜、巧克力醬,甚至乾脆挖上一球冰淇淋都可以。失而復得的麵包比鬆餅、煎餅,都來得簡單。最重要的是,原本難以入口的舊麵包,改頭換面成了甜美的點心。(怎麼好像有種自投羅網的感覺,說過不寫食譜的……哈哈哈!)」
若想吃到深具當地特色的小吃,最推薦哪個國家的何處?
「我沒有特別對某一國家的菜餚,情有獨鍾。如果沒有語言障礙,我推薦的在地菜,是當地人喜歡吃的。我自己的經驗是,旅遊指南或網站上介紹的好餐廳,大概有一半機會,讓人失望(或許是我們抱太大希望)。
要找到好吃的餐廳,就去問警察,問麵包店店員,問加油站工作人員,問推著嬰兒車散步的父母,問在路上慢走的老先生老太太。問上幾個人,保證一定會找到當地最好吃、最划算、最道地的食物。」
由於書中提到的美食多出自他人之手,那現在想問問:
「作者自己最擅長什麼料理,能否提供一則相關小故事?」
Photo source:旅行中的餐桌 - books
發酵中的牛角麵包
「我在玻利維亞的時候,當地麵包店的牛角麵包太難吃,乾脆自己動手做。它的做法比普通麵包複雜,加上近四千公尺的海拔高度,不管是麵糰的溼度、發酵的室溫和烘烤時間與溫度,跟平地截然不同。要做出外酥內軟、純奶油的法式牛角麵包,是個大挑戰。
試驗幾次後,我終於做出了理想的牛角麵包。很高興,送了一大盤給一位要好的美國女友人和她的法國先生。沒想到隔天,居然接到朋友先生的電話,說這是他吃過最棒的牛角麵包。掛斷電話後,我真的很開心,但不是因為做出最棒的麵包而開心。
Photo source:旅行中的餐桌 - books
飽嚐人生滋味的牛角麵包
朋友的先生快六十歲了,在法國鄉下長大的他,從小夢想當自行車選手。努力幾年,高中畢業前,果真被網羅到有名的自行車俱樂部。他有淺力、有毅力,沒多久就成了頂尖業餘高手。在轉入職業車手資格前,俱樂部高層婉轉告訴他,身為職業車手必須懂得妥協,服用禁藥是條件之一。
天真的他只想用實力贏得獎杯,俱樂部沒有多說,尊重他的選擇。幾個月後,他的表現依舊傑出,但其他隊友卻有超乎異常的神速成績。沒多久,他終於看清殘酷的現實。不想作弊,更不想傷害自己的身體,他決定退出俱樂部,把自行車高高地架起來。
運動員夢想破裂後,他專心讀書,沒幾年居然拿到著名商學院的文憑。在大銀行工作好幾年,收入豐厚、職位高升,卻一直適應不了那個金錢至上的工作環境。想了想,最後轉成外交官。
頭一次聽到他的故事時,我無法想像,眼前這位沉著穩重的男人,居然有這麼複雜的人生經歷。所以那天接到他讚美的電話,真的真的很開心。」
馮淑華的字裡行間總是瀰漫著溫和敦厚的氣息,她的文字就像是擁有魔法一般,讓這些發生在真實世界中某個角落的平凡故事,盈滿著質樸卻鮮美的味道,就像是你我記憶中曾有過的某一道料理,讓人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即使故事告一段落,我們仍會在闔上書本後,不時地憶起書中的某些片段,久久無法忘懷。
想知道這本《旅行中的餐桌》究竟訴說著怎麼樣的10則異國故事嗎?現在參加妞活動,就有機會一睹為快唷!
妞活動
旅行中的餐桌 x 妞新聞-讀者專屬抽獎活動
Photo source:旅行中的餐桌 - books
想獲得新書嗎?
妞活動讀者專屬抽獎活動(即日起 - 2015/9/25) 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