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於近年蔓延全球的「藍鯨遊戲」略有耳聞,這款遊戲從俄羅斯2013年開始在全球慢慢流行,造成許多青少年為了破關而傷亡。即便主辦人已在多年前被關,該遊戲的效應依舊在各國衍生悲劇,這一陣子新聞爆出疑似入侵台灣校園的風險,身為家長與專業人員的我們加入宣導行列,期盼大家同心協力保護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source: Pixbay
以下是這「遊戲」的基本招數:
#要求參與者提供裸照、身份證件照片等,用以威脅參與者不得退出;
#剝奪遊戲參與者的睡眠,要求參與者在凌晨4點20分起床;
#要求參與者看一整天的恐怖電影;
#摧毀參與者生活的信念,不時提出讓參與者懷疑、否定正常生活的問題;
#誘導參與者透過自殘來尋求「解脫」;
#持續增加參與者的負面情緒,並導致其麻痹;
#參與者最終走向極度抑鬱、甚至自殺。
參與者每次完成任務後,都需提供圖片或影片證據。50天後,為了證明「贏得遊戲」,參與者會被要求去自殺。(取自維基百科)
source: Pixbay
遊戲透過有計劃的誘導來操控「玩家」的心智,其方式被指與非法傳銷以及一些邪教的「洗腦」流程十分相似。慢慢抹除你的個人意識、灌輸這個世界不需要你的負面心態,最終的任務就是「自殺」。
「有的孩子因為不理解,非常害怕。」甚至還有家長透露:「難怪孩子會問我死是什麼感覺。」根據俄羅斯當局調查,這些加入遊戲的孩子,個性較為孤僻、生活空虛,藍鯨遊戲因此利用這些弱點,摧毀他們對於活著的希望,間接也反映出當下的社會問題。
source: Pixbay
自願參與藍鯨遊戲的玩家,很多人都享受著在現實感受不到的「共鳴感」和「存在價值」。此遊戲的主要目標群體為青少年,抓準了青少年多處於反抗即困惑期下手;然而我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驚覺其對象不僅是自我意識感薄弱的孩子,有不少研究指出,猶如邪教的洗腦概念也讓現實生活正向的孩子因此被迫為教徒。
家長可以怎麼做?
source: Pixbay
大女兒即將升上小學四年級,我經常與她談論時事議題,藉此更了解她在校狀況、發展階段,同時教導她自我保護及正確觀念。小學校園的手機普及性雖然不高,但我認為有心人士或許會運用同儕壓力去推廣,故除了網上大家所能看到的推廣,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現實中的作息、手機的交友狀況。
source: Pixbay
另一個很重要的措施便是「預留親子對話時間」。每天無論多忙,都要和孩子有一些些時間可以聊聊天,對於親子關係有正向的幫助,孩子比你想像中的更渴望得到你的瞭解,只是有時候父母因為生活一忙忽略孩子的內心需求,久了缺乏溝通而有所疏離。藍鯨遊戲出自於一位名叫 Philip Budeikin 的 21 歲年輕人,他曾透露會有這麼多人參加這款遊戲,最主要是他們能在遊戲裡找到「理解、溝通、溫暖」多陪伴多傾聽,建立良性親子溝通是保持親子連結的不二法門。
source: Pixbay
我們都經歷過青少年時期的困惑、不安、好奇、探索等,游移在角色混淆與自我認同之間,還記得當時是怎麼走過來的嗎?身為師長的我們是孩子的主要客體,理應當提供溫暖正向的力量,當孩子最強大的穩定客體。
一起,讓藍鯨遊戲遠離孩子的世界。
本篇文章由『許妮婷諮商心理師』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