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後,身為女人、母親,我們內疚、自責的次數大增。不管是社會期待、還是女人天生的母性,我們習慣把孩子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歸因於在「媽媽」:一定是媽媽做不好,孩子才會哭、一定是媽媽的問題,孩子才會生病……。但其實每個嬰兒的氣質、個性都不一樣,妞編輯希望媽咪們能放過自己,尤其別再糾結這6件事!
1.孩子無法睡過夜
孩子睡不好,媽媽也跟著別想睡。但很多媽媽都會開始自責,或焦慮自己怎麼沒有把孩子的睡眠習慣「訓練」好,或是擔心自己在訓練過程中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不然孩子怎麼沒辦法睡過夜。但事實上,有些孩子就是比較好睡、有些孩子就是比較淺眠,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驚醒。
source:Yin-hsien Ho@媽媽妞真心話
如果孩子是新生兒,媽媽們可以試著用包巾緊緊裹住孩子,增加他們的安全感,但如果還是無用的話,那就Let it go了吧~奶睡、抱睡、同床……只要能讓孩子好好睡、媽媽補足睡眠,管他甚麼禁忌!順道一提,不只是你,有很多媽媽跟你一樣:奶睡、抱睡、一起睡!別再內疚了,好好睡一覺比較實在。
2.奶量忽然變少
source:林佳琪@媽媽妞真心話
為了方便計算孩子奶量,或是因為托嬰,很多媽媽都會把奶擠出來瓶餵。不過妞編輯發現很多媽媽會因為自己母奶忽多忽少而感到焦慮,怕擔心餵不飽孩子、或是自己的身體怎麼了,怎麼會奶量驟減?
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媽咪的奶量,水分攝取、睡眠時數、壓力大小、有沒有吃倒退奶的食物都會影響奶量。如果發現自己奶量真的變少了也不必太擔心,畢竟人類又不是機器,能每天定時定量產奶?盡量別因此焦慮,繼續保持好心情,多擠奶/餵奶、多喝湯湯水水,相信奶量很快又能追上來的。就算追不上也沒關係,讓孩子喝配方奶,小孩也能健康長大啊~
3.沒讓孩子喝母奶長大
source:陳惠雯@媽媽妞真心話
雖然現在全世界都在呼籲媽咪「親餵母乳」,但還是有很多媽咪因為各種因素沒辦法「親餵母奶」到6個月。餵母奶固然好,能幫孩子的免疫力建立好的基礎,但有些媽媽就是沒奶、或是餵母奶過程很痛苦、很累……比起差那一點點免疫力,妞編輯覺得「開心的媽媽」比什麼都還要重要。想讓孩子健康?不如培養他均衡飲食、健康作息跟運動習慣吧!
4.沒時間整理家務
source:葉玟伶@媽媽妞真心話
雖然「家務」應該是爸爸媽媽一起該負的責任,但還是很多全職媽媽覺得「這是我的責任」,如果一天沒吸地擦地、洗衣服,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做不好?連這點事都沒完成。但妞編輯要安慰媽咪:「這真的不是你的責任!不管有做沒做,就當作放自己一天假,開心的陪孩子玩吧!等週末老公在家了,再一起完成吧!」
5.覺得自己好像沒那麼愛孩子?
source:葉玟伶@媽媽妞真心話
妞編輯發現,其實有很多媽媽在孩子出生的前幾個月完全無法感受到自己的「母愛」,反而因為產後憂鬱、賀爾蒙失調、不斷重複的餵奶、換尿布的過程中升起一股厭倦感。你可能會不想看到小孩、一聽到小孩哭聲就覺得壓力山大、小孩哭你也跟著哭,其實這些過程都是正常的。
不管任何情感關係都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在前期媽媽可能因為母嬰連體的關係,只覺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屬物,但隨著孩子長大、會笑、會互動,媽媽自然能感受到一股陌生、從未體驗過的欣喜感,那種感覺就叫「愛」。
6.即使自己有餘力,還是把孩子丟給別人照顧
source:pixbay
實不相瞞,妞編輯自己也有這種困擾。覺得自己如果不用上班,就應該要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才對,怎麼能有「把孩子丟給別人照顧,自己偷懶」的念頭呢?但妞編輯努力轉念:「孩子除了媽媽的陪伴,也需要訓練獨立,或是學著跟別的人相處,接受不一樣的人際關係刺激」、「當媽媽也是一種職業,沒有人能每天上班」、「應該要創造自己跟老公獨處的機會」。於是妞編輯就在很糾結的心情中,請婆婆幫忙照顧孩子,自己偷個閒看了一部電影、好好吃頓飯。
把孩子接回來後,妞編輯發現孩子其實也玩得很開心,而媽媽自己也休息充足、充好電了,在接下來的時間也更有精神陪孩子玩耍。
source:毓恩@媽媽妞真心話
我們是媽媽,也是女人,不是孩子的附屬物,我們是獨立個體,我們需要獨處空間,我們要為自己著想。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