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在上班了一整天後,面對孩子的哭鬧而失控過?你生氣、委屈、抱怨並後悔,為什麼自己放棄了大把青春跟自由,卻換來沒有成就感的家庭生活?結果在大發了一頓脾氣後,你抱著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孩子道歉,因為恢復理智之後,你才驚覺這孩子根本什麼都不懂。
source:Pixbay
其實,有時候只要多花幾秒、轉個念頭,這一切都會不一樣。Podcast「愛裡相遇」主持人Rowena與諮商心理師Franz要來跟各位爸媽分享,如何在高壓的家庭生活中轉念,讓自己跟孩子都能在愛裡相遇、成長。
Step1.正視自己的情緒
source:Pixbay
諮商心理師Franz強調父母一定要正視並承認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生氣,話就說出來了。在失控的狀態下,說話的方式自然像火山爆發,把家裡氣氛炸得亂七八糟,小孩也被你嚇哭,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罵。
當孩子不如你的預期時,你可以大方地承認:「是的,我累了一整天,回家還要管小孩,我很生氣、我很累、我很失望。」當你認知到自己處於失控的邊緣,自然就會對接下來的動作煞車,回復理性。
Step2.轉念、抽離身份
source:Pixbay
Franz還提到,做了父母後,我們就會替自己預設太多的立場跟責任與壓力。想想如果是別人小孩,我們跟他沒有任何關係,看到孩子的一舉一動是不是也都抱著「好玩、新奇、有趣」的角度?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最好玩?」同理,父母也可以試著「抽離角色」,試著用「好奇的態度」觀察孩子的舉動:「為什麼他要哭?」、「他要什麼?」、「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當我們抽離了身份、角色,就能用「好奇、新奇」的心態重新看待孩子的行為。雖然孩子造成的麻煩還沒解決,但至少我們已經先安撫好自己的內心,沒有讓家裡的氣氛變得更糟。
source: 愛裡相遇
Podcast「愛裡相遇」主持人Rowena分享了自己親子共學的經驗:「
女兒芮芮有一次在共學空間遇見一個年齡相仿的小男生需要共享玩具,對於幼小年紀的他們,協調分享是一件困難的事,於是男童一把搶走了芮芮的玩具。女兒小嘴一癟眼看就要哭出來,男童的爸爸跟阿嬤在一旁緊張得要命,便開始對男童耳提面命⋯
Rowena看著自己的小孩被別人弄哭,有著專業的幼教經驗,除了當下能夠對著對方的家長說沒關係外,更以溫暖的語氣、好奇的態度問小男生:『這個玩具會讓兩個人都不高興,那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小男童反而開始努力用他的小腦袋開始思考解決辦法,而這樣的轉變也是男童家長感到驚訝且驚喜的,因為他們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孫子也有這麼成熟、理性的一面。」
看到關鍵字了嗎?
意識自己的情緒→恢復理智→抽離身份→和平對談
當各位爸媽開始了這個練習過後,我們漸漸地就能夠從焦慮無奈的照顧者,變成像Rowena一樣用全新的眼光與好奇來面對孩子的衝突與哭鬧。
加碼:預設「最糟狀況」
做了父母後,若不想要每天失控,就要學會「預演最糟狀況」。先假設好最糟糕的事,你就能先做好心理準備。當最糟的事情發生,你也能坦然接受:「咩~就這樣而已」。(攤手+聳肩)
source: Pixbay
Rowena與Franz都共同表示,孩子很多時候的情緒不穩定、愛哭鬧、難搞,都是在傳達一種訊息,尤其是不會說話、語言發展還沒有那麼好的小孩,都極需父母閱讀、理解他們的身體語言。因此,父母也必須試著放下成見、放下大人世界的邏輯、規矩,空出一個時段好好地陪伴他們,並讓孩子主導遊戲過程。
很多父母為孩子的遊戲時間設下了很多規則或是理想狀況,比方說該玩什麼遊戲、遊戲怎麼進行、要聊哪些話題……Franz認為在這段時間,父母最好完全尊重小孩的意願,如果不知道要怎麼配合,或是總是忍不住想開口指導、教訓的話,那不如練習關上嘴巴、好好傾聽跟觀察吧!
Franz分享,他在輔導父母的時候都會建議:「2歲前父母需陪伴孩子5~20分鐘;5~6歲的孩子父母的陪伴時間則提高到1~2小時。如果上班時間真的很忙,剛開始一週至少一次。」而父母的回饋也都非常正面:「好像因為我有全心全意地陪他,寶貝最近的情緒穩定很多。這也太神奇了,我真的只是聽而已,其它什麼都沒做,然後寶貝哭的頻率就減少了……」
source: Pixbay
認識自己的情緒、轉念,不預設立場的陪伴小孩並不是一段簡單、輕鬆的過程,父母可能在實踐過程會忘記或是真的忍不住,但不用因此灰心,也不用有太大的壓力,只要多練習幾次,謹記我們最原始的初衷——「用愛陪伴孩子成長」即可喔~
愛裡相遇|微甜夫妻Franz & Rowena
Podcast「愛裡相遇」主持人Rowena與諮商心理師Franz攜手跟各位爸媽分享育兒知識。我們跟大家都一樣,是努力經營家庭的父母,希望能透過溫暖的聲音和文字,把愛傳遞世界每個角落。
Source:愛裡相遇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