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不簡單,有時候就算我們怎麼用心,孩子還是會出現讓人頭痛的行為。但你可能沒注意到,原來這些不恰當的行為都是他們的求救訊號。原因有可能是我們一時的疏忽,或是刻意的不當教育。
例如孩子無法忍受和父母分開片刻、有嚴重的分離焦慮,是因為孩子從小就沒有安全感,或是父母本身就缺乏安全感,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孩子;孩子太慢說話、發展遲緩可能是平時缺少和家人互動;幼兒如果開始會說謊,有可能是希望能引起關注……等等。
與其事後花費大量心力矯正,不如一開始就先知道哪些是「不當教養」,並了解可能帶來的傷害。根據東販出版,由日本兒童精神科醫師友田明美所著《那些令你抓狂的日常,都是孩子的求救訊號!》,關於兒童的不當教養有分5個面向:
心理方面
有些家長會批評孩子:「你不好」、「你不乖」、「我真希望沒有生下你」。這類否定人格的言語,都會影響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嚴重傷害。
身體方面
亦即體罰。以管教為目的,對孩子動手。包含意思意思打幾下、或是沒有出全力的打。
目睹家庭暴力
就算在孩子面前是100分的父母,但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會影響孩子發展。夫妻間的爭吵、暴力相向都會影響孩子對「愛」的認知,有些小朋友也會因此而內疚,覺得自己無力拯救「被家暴的一方」,或是覺得父母爭吵都是自己的錯。
忽略
在早期,有人認為嬰兒時期不會有記憶力,更沒有所謂的「依附理論」,甚至還有「哭泣無須理會,以免孩子變本加厲」這種說法。受到長期忽略的孩子,心裡會受到嚴重創傷,之後可能就會發展成「反社會人格」,抗拒與人互動,對一切保持消極態度。
性方面
包含性侵、逼孩子觀看性行為。也有些父母輕忽了孩子自主性,覺得孩子還小,因此不理會抗議仍堅持與孩子一起洗澡,或是用不健康、不正確的方式像孩子描述性行為。
以上不當教養都會造成孩子腦部損傷,並出現固定特徵的心理問題,像是憂鬱症、焦慮症、飲食障礙、成癮症,也有可能影響生理發展:身高過矮、體重過輕、營養不良、過動、學習障礙……。
父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回應孩子的需求」。不要覺得麻煩,或是擔心寵壞,嬰兒時期正是腦袋極速發育的時候,若沒有好好的回應、建立安全感,就有可能朝負面方向發展。在維持依附關係時,肢體愛的碰觸也有很大的幫助:互視、按摩、擁抱,都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滿足。
書中也特別提到,我們不可能是100分的父母,有時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出現以上「不當教養」的行為,但其實這些不當行為代表的是父母自己小時候可能也遭遇過相同的經歷。只要藉這個機會有所改變即可;若深感力不從心,也可以尋求旁人協助喔。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開心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