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妞編輯上次寫到的胎內記憶《媽媽,我記得你》後,該作家池川明博士又出了第二本也是跟胎內記憶有關的書—《媽媽,我想告訴你》。這次除了有更多孩子的胎內記憶之外,池川明博士也接續上一本書的論點,認為母親跟胎兒的互動越多,有胎內記憶的機率就越高。而妞編輯這次就是要跟大家介紹書中的「胎教遊戲」。
1.來玩踢踢遊戲
當胎兒在伸展、踢腳的時候,媽媽也可以用相同節奏,點點肚皮回應,例如嬰兒踢了一下,媽媽就點點肚皮一下、踢兩下就拍拍肚子兩下,有時候也可以媽媽先主動,並搭配說話互動:「媽媽會拍一下肚子喔~如果有感覺到的話,就踢一下回應吧!」池川明博士相信靠著這種遊戲方式,小孩子有一天會懂得如何跟外界溝通,之後媽媽就可以試著像占卜一樣,跟孩子玩了:「是的話踢一下、不是的話踢兩下。」
最明顯的可以讓孩子聽音樂,如果播放到孩子喜歡的曲風,有許多媽媽會發現肚內的胎兒活動的特別激烈,就像是在肚子裡手舞足蹈一樣。
2.用探測術互動
「所謂探測術,就是使用靈擺來詢問對方「是」與「否」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用肌肉無意識的反映來獲得答案,池川明博士:「先拿一條線綁在硬幣或是水晶等物品上,然後詢問已知答案的問題,接著放鬆身心靈,讓靈擺自由的擺盪。你會發現靈擺會隨著答案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擺動方式。」有些人「是」的擺動方式會向右旋轉、否則向左旋轉。
而這方式也能應用在孕婦身上,池川明博士相信孩子的答案會透過母體而反映在靈擺上。但過程需要絕對的專注及放鬆,多嘗試幾次也能提高自己的直覺力喔。
3.讓大寶擔任翻譯
池川明博士認為手足間有不可思議的羈絆,雖然無法用科學解釋,但有很人確實親身經歷過。雖然大人無法知道大寶說的話是真是假,有時還參雜了些童言童語,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千萬不能嘲笑大寶或是覺得無稽之談,反而可以好好感謝大寶的幫忙,或是繼續延伸話題聊天。大寶也能透過這樣的行為產生信心,覺得自己幫上了媽媽的忙,對肚子裡的寶寶也會產生責任感。
根據池川明博士所調查,他發現2~4歲的孩子是胎內記憶的高峰,所以你的孩子也到了這年紀,不妨可以用用這2個方法引導孩子喔!
1.在放鬆、充滿安全感的環境
例如剛洗完澡、睡前被媽媽擁抱在懷裡的時候,就是個好時機。因為這種舒服的環境有較高的機率能喚起孩子在羊水時溫暖的回憶。
2.利用繪本或故事引導
池川明博士曾有過經驗,跟孩子唸一本關於「胎內記憶」的繪本時,許多孩子都爭相舉手回答:「我記得!」、「我知道這件事」,利用相似的事件喚醒孩子的記憶,或是可以播放「子宮內」的聲音給孩子聽。
你有問過孩子的「胎內記憶」了嗎?趕快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問問看吧!若媽咪還正在懷孕,也可以趁這時候多多創造你跟寶寶的專屬回憶,到時候才有話題可以聊天喔!
Source:stocksnap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