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災難之後世界各地紛紛關心日本的受災狀況。而在如此巨大的災難發生時,除了受災狀況備受關注之外,還有一現象特別受到各國媒體關注,就是日本人井然有序、臨危不亂的姿態。日本與台灣一樣,是一個自然災害相當多的國家,颱風、豪雨、洪水、土石流、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等,時而不時會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因此日本將每年的9月1日訂為「防災之日」。「防災之日」具體來說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日子呢?就讓FUN! JAPAN編輯部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何謂「防災之日」?
日本國土的面積僅佔全世界的0.28%而已,但是全世界芮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比例其20.5%皆發生在日本,而全世界活火山有7%也在日本。日本除了地震,也經常受颱風、豪雨侵襲,自然災害相當多。因此,為了讓日本人民更加了解災害內容,而制定了「防災之日」,其相關內容包含了在災害來臨之前,事前應做的預防措施,還有如何強化災害的因應對策,希望能防範未然,即便不幸發生時,也能將傷害程度減至最輕。
9月1日成為「防災之日」的理由
「防災之日」定在9月1日的由來是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另外亦有一說和颱風季有關,警惕大家颱風季來臨時要事先做好相關防颱準備。
訂定「防災之日」的最大關鍵是伊勢灣颱風
最大的關鍵是1959年9月26日登陸和歌山縣紀伊半島的「伊勢灣颱風」。伊勢灣颱風是颱風受災中戰後受災狀況最慘的一次(全毀半毀、流失的屋宅約15萬3,893戶,淹水屋宅有36萬36,11戶,死亡人數4,700人,失蹤人數401人,受傷人數3萬8,917人),以此為契機,為了教導日本國民隨時做好地震、風災、水災等災害來臨時的準備措施而制定了「防災之日」。
「防災之日」舉辦各式各樣的相關活動
避難演練
在這天各機關學校、企業、地方團體皆會舉辦避難演練。依地域不同,容易遭受的災害亦不相同,因此不單單只是模擬地震發生時的避難演練,還需預想海嘯、颱風、土石流、大雪、火山爆發等各種災害發生時的緊急避難措施,並實施相關避難演練活動。
防災相關活動
近年來,讓大人小孩從娛樂中加深防災知識的「防災節」等活動日益增加,每每舉辦都有相當多人踴躍報名參加。現場會展示消防車、雲梯車、救護車,更能以這些車輛為背景來張紀念合照,還有地震體驗車,讓大家體驗各級震度的搖晃程度,對地震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防災避難包定期點檢
防災避難包就是放了緊急儲備糧食、手電筒、急救醫療用品、睡袋、收音機等等物品,在受災時緊急應變使用,維持基本生活功能。主要分為「食」、「衣」、「住」、「資訊」四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緊急儲備糧食的種類變得十分豐富,可以挑選和日常生活飲食類似的緊急糧食,屆時就不怕吃不慣。
此外,也有人會藉此確認避難場所和避難路線等等,透過「防災之日」這一天重新檢視自身防災的知識與措施是否萬無一失。沒有人知道天災何時會發生,或在哪裡發生,或許就是因為日本人從小定期做好避難訓練,吸收相關防災知識,在遭遇災害時才能如此冷靜沈穩地應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