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的午後,雖然下了點小雨,但是能跟旅日作家林怡芬一起在紀州庵文學森林,依偎在這棟日據世代的老建築,幾個乙女一起啜飲下午茶,聊聊新書、聊聊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小事,Life is good!「乙女」是日文「少女」的意思,擁有少女般純真的初心,將老奶奶時代美好的事物傳遞下去,是旅日插畫作家林怡芬創作《乙女日帖》的初心。
老奶奶的傳家寶
一切緣起於老奶奶的刺繡,每到冬天,林怡芬就會拿出一條熟悉的毛毯,那是她的奶奶親手編織,自從女兒妹妹醬出生後,雖然沒見過奶奶,但是毛毯就像擁抱著妹妹醬般的充滿著愛。更感動的是,林怡芬的母親還保留十幾件奶奶親手作的嬰兒服,雖然過了三十幾年仍保存的相當完好,上頭的刺繡、鈕扣看起來還是如此新穎,在成衣當道的現代,這些手工藝格外珍貴。「這些嬰兒服我自己跟堂姊妹都輪流穿過,這是奶奶對我們的愛,現在傳到我女兒妹妹醬的身上。」想像著我們的奶奶在她們的少女時代,必須學習一些生活上的技藝,豐富了自己及家人的物質與精神生活,這些手工藝宛如傳家寶,透過愛的傳遞,一代傳一代。
母女共讀京都幼兒園
大家一定都跟我一樣好奇,目前林怡芬在日本京都的近況?不久前,她在網路分享了一篇文章《妹妹醬京都上學記》,描述他們一家三口到京都的源起,是因為跟先生之前到日本參觀展覽的時候,看到一張幼兒園的傳單,上頭寫著「小孩的藝術大學」,先生覺得這就是他心目中如同小說《窗邊的小荳荳》般理想的學校,全家就搬到京都展開夢想中的生活。這間特殊的學校,連日本人也不見得知道,是一間媽媽跟小孩要一起去上學的幼兒園,林怡芬談到:「因為校長認為小孩子在這個時期還是很需要媽媽,而且媽媽也需要跟小孩一起成長。」
那母女都一起學些甚麼呢?「因為整個校區是一個山坡,因此每個禮拜都要爬山,春夏秋冬看不一樣的大自然風景,老師每次都叫我們撿樹葉或看果實,例如:秋天就撿栗子,我才知道原來栗子是包在刺刺的植物裡面。」林怡芬笑著說,山上的東西幾乎都用手作,例如:會用草繩綁紙箱的紙板變成雪橇,請媽媽們拉小孩下坡,大人小孩都玩得開心。這個充滿大自然的學校,將帶給她的孩子不一樣的童年。目前林怡芬預計至少還會在京都再待兩年,她希望藉由目前在京都的難得生活體驗,多去吸收及感受生活,先不急著釋放,將來可以透過寫作、畫畫或雕塑等各種形式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