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在認識這個世界,因此有時候會做出「有一點小問題」的行為,爸媽可能會覺得沒關係,但其實這會潛移默化成孩子的信念,如果放任,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以下6個孩子的行為,能不姑息就不姑息,盡量現場就做機會教育!
不要忽視孩子的這6種行為 1.打斷大人的談話
這是非常常見的行為,孩子會因為當下想跟大人分享事情,或是發現你的注意力在其他人身上太久而想要插話引起注意,如果大人每次都依孩子的要求馬上關注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每個人都必須關注我」,養成太過自信、任性的性格,無法忍受他人不理自己,又不知道怎麼溫和地說出自己的需求,進而可能採取更激烈的手段取得關注。(最經典就是在旁邊「媽媽叫」還越來越大聲!)
這時大人可以停下來跟孩子說:「我們正在談話,你先去玩,結束後我會去找你。」或是請孩子在一旁等待,也可以拿出平時玩不太到的特別玩具給孩子消磨時間,總之不要輕易妥協,要讓孩子學習等待,知道大人不會無止盡的滿足自己。
不要忽視孩子的這6種行為 2.遊戲時太過粗魯
不論原因是什麼、是不是不小心,不要放任孩子在遊戲中傷害到其他人,否則孩子會覺得這是OK的!即使只是輕捏、不小心絆倒對方,都應該把孩子叫住,認真的跟孩子說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能被接受:「我不希望你這樣對待他人,就如同我不會讓他人這樣對待你!」如果是不小心的,依舊請孩子道歉,並下次更注意周遭的情況再行動。
不要忽視孩子的這6種行為 3.假裝聽不到大人說話
孩子面對自己不想聽、不想做的事情時會假裝沒聽到,例如我們常常叫孩子收拾玩具,孩子會沉默、繼續玩,於是我們會說第二次、第三次,但其實這並不能真的達到目的,反而讓孩子知道「讓媽媽多叫幾次也不會怎樣」,這麼一來孩子漸漸的爬到大人頭上,當他知道爸媽管不動自己,往後就會有更嚴重的挑戰行為。
這時候可以走到孩子面前,讓孩子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再和孩子說請收拾玩具,也要確保孩子有答應。若孩子答應了卻不動作,我們就可以實施懲罰,懲罰必須事前約定、預告,讓孩子知情同意會有什麼後果,例如如果不收拾,玩具被媽媽找到就要在櫃子裡休息兩天不能玩。(要避免體罰、無關的剝奪,例如打手心、不能吃飯)
不要忽視孩子的這6種行為 4.未經同意自己行動
如果孩子會自己開平板、手機玩,或是自己去拿東西吃對大人來說很方便,但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大人的同意,以後可能會做出危險的行動,例如自己開門出去玩。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適當的家規是必須的,規定孩子在做某些動作前必須取得大人的同意,而不要自作主張!
不要忽視孩子的這6種行為 5.不禮貌的態度
孩子很會模仿別人的行為,有時會出現斜眼瞪、手插腰或酸言酸語等不禮貌的行為,通常孩子是為了發洩情緒,那麼我們可以說出他們的樣子與情緒,例如「你看起來很生氣,因為你在斜眼瞪媽媽。」並引導孩子用更好的方式發洩情緒,若孩子依舊不改變,大人可以選擇不要繼續互動,並說「我不喜歡你這樣,所以我要走開了。」讓孩子可以知道某些行為不受歡迎,且不能拿來當威脅的籌碼!
不要忽視孩子的這6種行為 6.為了偷懶而說謊
孩子說謊通常不是壞,只是為了逃避痛苦,這是人的本能,例如我們要求孩子睡前刷牙,他們會謊稱自己刷過了以此來偷懶,當孩子發現這可行,那往後他就會習慣用說謊來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所以盡量不要姑息!當發現孩子為了偷懶而說謊時,就把證據擺在孩子的面前,告訴他們大人已經發現了,並請孩子去把沒有做的事情做好。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