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兩胎以上的爸媽,最頭痛的事情應該莫過於小孩吵架,不管相差幾歲,孩子們總是有可能會為了爭寵、為了公平、為了吸引大人注意力而吵架,吵得爸媽頭都痛了。即使如此,手心手背都是肉,好像怎麼勸架都不是,而且每個孩子生氣的理由好像又有點道理……
source:Pexels
到底,身處在每天被吵架、哭鬧、打架的孩子中間,父母要如何維持理性、保持公正公立公平呢?又有什麼辦法可以降低小孩吵架的次數?
遇到小孩吵架,小孩又哭又鬧的狀況下父母直覺會想當「判官」,幫孩子判斷是非對錯:「你怎麼對妹妹這樣」、「你不要再搶哥哥的東西了」。但其實急著判斷對錯會對手足間造成負面影響:
1.父母一插手都會對小孩產生偏心的心理。即使是全部都罰,小孩也會認為:「我明明就沒錯,為什麼我也要被懲罰?爸媽偏心!」
2.給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孩子不可能永遠都有幫手、有人撐腰,未來求學、出社會,遇到模糊的人際糾紛也是要靠自己解決,為了不培養孩子變成媽寶、爸寶,最好還是給他們從小練習。
source:Pexels
但基於以上理由,父母遇到孩子高分貝的吵架也要趕快冷靜下來,先在門外觀察一下小孩的溝通狀況,如果小孩已經陷入鬼打牆的吵架模式,就可以進去幫忙釐清誤會、當作孩子們的情緒出口,協助他們和好;如果發現小孩正在進行有效率的溝通,就可以放他們自己解決,等孩子們情緒冷卻下來後再不經意的提起,並進行檢討。
source:Pexels
不過,想降低孩子吵架的次數還是要從根本的心理狀態解決。根據《社會發展》期刊曾發表的調查,發現小孩最常吵架的理由不外乎是:公平,他們對自主權非常敏感,因此大人常會聽到小孩告狀:他越界了、他多拿了我的東西、他用得比較久、他弄壞了我的玩具。連父母的愛有時也會是他們認定的「所有物」:爸爸也給了他一份一樣的玩具,我嫉妒所以我搶過來。因此想要解決小孩衝突,就要先解決他們的不平衡。
1.給個別孩子有質感的相處時間
小孩可能會因為大人平時的疏忽、忽略,因此對「所有權」感到特別敏感,因此平時父母就要為孩子營造出有安全感的環境裡。不求人人都要有一樣的玩具,但平時可以多找時間跟個別孩子相處,關心他們、跟他說爸爸媽媽好愛你。
2.制定規則
大人以為,想要解決孩子的糾紛就是「公平」就好,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大家玩的時間都一樣、基數一樣就是公平,但事實上每個孩子的需求都不同,基本上要在孩子之間,讓他們覺得公平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與其要求公平、讓他們吵誰多誰少,倒不如一開始就制定雙方都同意的規則,再開始進行遊戲、或是分發玩具、食物。
3.解釋每個小孩都不一樣,灌輸同理心
就是因為每個小孩都不一樣,需求不同,所以我們也要在平時多灌輸同理心,讓他們理解父母為每個孩子所做出的不同決定都是因為需求不同,其中就包含了年齡、身材、喜好……等等,因為妹妹年紀小,所以很多事情需要爸爸媽媽幫忙;哥哥身材比較高大,所以可以騎大一點的腳踏車……而這些觀念也需要父母長時間、花很多心力跟孩子溝通的。
4.教孩子如何表達需求
有些小小孩一急、脾氣一來就會直接動手打人,或是破壞人家的玩具,大寶反而也開始哭爹喊娘,兩個人就此吵上,但其實如果小孩能夠練習好好講話,表達情緒,會讓他們的溝通過程更加順利;爸媽們應該也有發現,有時候只要大人加入,協助他們釐清誤會,孩子們又可以繼續高高興興的玩在一起。因此不管是大孩子還是小寶寶,都可以讓他們多多練習表達情緒這一部分,有事沒事就讓他們練習說:「我覺得....我不喜歡....請你停止....」造樣造句練習。
source:Pexels
小小孩的糾紛其實不只發生在手足,幼兒園、學校裡面相信也都會有這樣的狀況......這時便不禁佩服起學校老師!爸媽在家處理2、3個小孩的吵架就受不了,何況是學校老師天天遇到?老師這行業,真的太難、又太偉大了!
Source:Parents,Kids Health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