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COVID-19),居家防疫首先要均衡,適度補充一些有助調節免疫的微量元素,像是鋅、硒,也是不錯選擇。其中,像是牡蠣、蚵仔、生蠔等帶殼海鮮類中,即富含鋅元素,可以幫助強化身體機能並輔助調節免疫力!
帶殼海鮮中富含鋅,降低病毒量以增強免疫效果
鋅元素是人體中含量排名第二的微量元素,僅次於鐵元素之下,究竟鋅元素如何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效果呢?原來,鋅屬於一種催化輔酶,可以幫助體內的酵素發揮作用,並參與人體的免疫反應;此外,於2019年7月發表於《營養學進展》(Advances in Nutrition)期刊中的研究指出,鋅可以減緩病毒複製的能力,以達到降低病毒量的效果。
在所有食物中,帶殼海鮮類正是富含鋅元素的飲食代表,常聽到的牡蠣、蚵仔、生蠔等均屬此類,那麼該怎麼分辨其中的不同呢?農委會特別以一張表格帶大家輕鬆分辨。
牡蠣的俗稱是台語「蚵仔」,生蠔是符合生食標準的牡蠣
source:unsplash
其實牡蠣 = 蚵仔!牡蠣為牡蠣科物種的通稱,蚵仔就是他的台語的俗稱,而生蠔指的是生鮮個體的生菌數有受到嚴格控管,符合生食標準的牡蠣。牡蠣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水產品,含有大量的鋅、鐵及維他命 B12,所以國外食用牡蠣多以生鮮為主。
臺灣常見的牡蠣
source:unsplash
主要為葡萄牙牡蠣(俗名蚵仔)和囊牡蠣(俗名石蚵)2類。可依據殼內邊緣的紋路加以分辨,蚵仔的殼內為平滑,石蚵的殼內側外緣則有看似拉鍊狀的小齒分布。
【臺灣的養殖牡蠣】
均為巨牡蠣屬的葡萄牙牡蠣(俗名蚵仔) ,其體型較小, 大多一年就可收成,遇到颱風或天災甚至要提早搶收。受限於臺灣的生長水域,生菌數含量較高,通常不做為生食,而以蚵仔煎、蚵仔湯、烤蚵仔等方式食用。
【體型較大的進口牡蠣】
多為巨牡蠣屬的太平洋牡蠣(大部分以生蠔型態進口)。生蠔的種類很多,其中最常見的為太平洋牡蠣,其體型較大,生長在溫帶水域,通常需要2-3年才能收成,並會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育肥,提高生蠔的風味。
另外,由於其風味亦受生長環境影響,因此會以產地命名來區分,例如法國的芬蒂克雷Fine de Claire、吉拉多Gillardeau,日本的厚岸牡蠣、廣島牡蠣等產品。另外尚有產於法國貝隆的歐洲扁殼蠔(Ostrea edulis )或是澳洲雪梨的岩蠔(Ostrea angasi)等,也常被作為生蠔食用。
愛吃牡蠣的朋友,建議大家最好當天食完,若無法當天料理,建議儲藏方式為冷藏4~5攝氏度溫度,且越快食用完畢越好。
【延伸閱讀】
非常時期補充營養保健食品有幫助嗎?藥師:維生素C等4成分,這樣補才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