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不知老將近,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杜甫這兩句詩表達的是對灑脫豁達和怡然自得的人生嚮往,曹霸喜愛畫作竟不知年老將至,看待富貴榮華好似浮雲一般淡薄。稱讚曹霸情操高尚,不慕榮利,執著地沉浸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多納藝術此次聯合展出當代水墨藝術家白雨和陶綱的雙人創作,以「幽岫參天外」為展題,引申出當代水墨藝術家有如曹霸那股清風幽骨,不與世爭的創作心境,於化外顯丹青,悠遊於寰宇天際之間又不失當代藝術風格。幽岫原意為深山中之岩洞,常引申為隱居之意;天外之意乃天空之外的極遠之處。古有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亦如前所述,山水畫本就具備著現實與理想的二元特性。當身體只能蟄居在畫室之中,其對宇宙外的想像依然熱情,進而思考著在合理性之下,由內而外地描繪出那未知而神祕的天外之境。
幽岫參天外 墨韻皴悠悠
六朝時書法家兼畫家的宗炳是這樣形容山水畫作:「⋯⋯且夫崑崙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迴以數里。則可圍於寸眸。則其見之彌小。」山水畫誕生於魏晉之前、成於北宋、流傳至今,但創作的大方向多都緊抓著一個特點:小中現大。也就是上述宗炳所言:「迴之數里、則可圍於寸眸。」藝術家以古典山水畫為創作的謬思,思考著世界是如何地被各個時代的人們所認識與理解,進而以此為基礎,對其資訊範圍外的世界描寫其可能性;本次展題《幽岫參天外》便是以此基礎為發想。
藝術家白雨不再一味崇信巍峨壯麗的巨碑式山水,甚至更多是對於傳統的辯證與提問,進而釐清自己如何逐步認識這個既小又大的世界。在藝術家的作品中,可見他改以盈掌可握的石頭為對象,透過偶爾遠眺偶爾近觀,向度拉得極大的視角,卻一致細膩且緩慢地描繪,讓歷經風雨歲月洗禮的巨巖地佇立在畫面中間,有時彷彿神話傳奇裡的仙山樓閣,有時則一如孤懸海中的島嶼,卻毫無例外地都展露出冷靜而和緩的內斂情感。陶綱出生於基隆書畫世家,是台灣當代水墨創作團體「六條墨」與「漂移社」重要成員之一。他以創新的當代水墨創作,兩度獲得文化部藝術銀行購藏畫作的肯定。他對紙、墨等傳統媒材飽富情感,同時立足於當代,強烈地感受著自身所處的時代氛圍、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狀態,將之轉化成風格獨特的水墨作品。陶綱的創作畫面黑白極簡,在看似簡單的塊面裡卻處處藏著一絲不苟的紛繁小圓點,呈現冷靜的色調與隱密的肌理,讓觀者自己進入體會。在大山大水的蒼茫背景裡散落著渺小的生命體,引人思索存在之意義;亦或劇場般地上演著人性的掙扎、奮鬥與渴望。
此次陶綱的畫作裡,運用現實自然的風景、植物等組成一個場景。而這樣的場景呈現都是在自己的人生旅程與日常生活累積發想,所呈現的風景、植物是在旅行所觀所感,重新觀看自我內在心境與記憶裡的環境空間對話。過程中,真實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眼前的風景、身邊的人,看著照片,看著回憶。每個人會用不同方式記錄生活,而藝術家選擇用畫筆,一點一滴地描繪,腦海裡仍舊鮮明著曾經那個時候的記憶與回憶。 在作品的畫面中,除了表達記憶的片刻景色外,其中也結合些許空間場域的安排。畫面裡出現的人與動物,也是觀察自身處在當下情感的表達。片段的場景,局部的安排,經由記憶裡的片段,情緒轉而內心的感受和體悟,能表達出自己所身處或自己所見的世界。在創作的形式中,陶綱使用了「黑、灰、白」的色階與墨暈層次的方式繪作,畫面中的構成運用了「上俯、下仰、側視」等不同角度的視野,來表達「景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同時加入了「解構、切割」的觀念,來展現不同的空間的思維。而攝影、錄像的疊影、斷片……等的形式表現手法概念,與我想表達的「記憶」不僅是單純的記實,而是有敘述性的畫面,讓每一張畫作都有如一篇故事、一部微電影般。
2020 年來的疫情改變了大多數人們的生活。本來習以為常的出遊現在已經成為了極度的奢求,原先輕鬆自在的生活也變得處處掣肘;年近不惑,對於自身處世的提問亦越顯焦慮,在如此氛圍下,藝術家亦如同當年文人的無奈,而能短暫出逃一回的亦也只有只有對天外天的奇想了。而兩位藝術家個別以自己的創作風格,引領出後疫情時代人們所需的心靈提昇及療養,藉著藝術與墨韻走出疫症的陰霾,進入天外自由自在的悠悠之境。
《幽岫參天外》白雨陶綱雙人展
展覽期間:2021/9/4~2021/10/9 上午 11:00 至下午7:00(周二公休)
展覽地點:多納藝術 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二段 112 號 7 樓
展出藝術家(依照筆劃排序):白雨、陶綱
註:本文之影片版權皆屬YouTube開放資源,上傳者並非妞新聞或編輯,若影片遭移除敬請見諒!
Source:多納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