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它讓今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此刻和其他時刻有別。
你日復一日地為生存奔波,卻忘了生活長得什麼樣子;你整天泡在瑣碎的日常裡,是否感嘆:長大成人就是這麼一回事?其實,生活很簡單,既然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幾萬分之一,那就要過得特別而值得回憶,儀式感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用心對待看似平凡的小事,生活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節日!
儀式感不見得是多大的事,心情好時買花,可以增加愉悅感;心情不好時買花,可以讓煩惱減半。在有限的能力與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培養求好的生活品質,進而豐富自信與心胸,找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用心去生活,而不是拚命生存;將就的是日子,講究的才是生活。充滿儀式感的生活,才能讓平淡的日子,遇見富有格調的生活。
《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書摘轉載
打造專屬你家的《儀式感》──成為社會中的幸福力量培養皿
做為父母,我們都會有同樣的擔心——孩子總有一天需要面對各種艱難的抉擇,而我們不在身邊,能做的只是希望過去對他們的教育足以讓他們獨自做出正確的選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似乎已經對生活失去了原本該有的期待和渴望。每天都過得平淡如水,沒有半分激情。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看著周圍到處充斥著年味,不知道有幾分是發自內心的雀躍和歡喜。
因為少了特定的儀式,慢慢地我們對這樣的節日失去興致,彷彿節日就是個假期。
現在,似乎一般的老夫老妻已經不再過一些所謂的「年輕人」的節日,就算有,也是隨便套件休閒服,出去吃個簡單的一餐,點菜時,還會考慮到生活的壓力和經濟能力,貴的不點,多的不要。
因為缺乏儀式感,應付了事的節日就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根本想不起來今天是什麼日子。長此以往,我們的生活就像是結冰的湖,再無波瀾,沒了看頭。
有位外國朋友很認真地對朋友A說:「你們東方人很不擅長表達情感,無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夫妻之間,還是朋友知己之間。你們的文化精髓是那麼的含蓄和內斂,要像我們西方人這樣直接表達,對於大部分東方人來說是極大的挑戰,你們總是羞於開口表達情感。」
我們極少會對父母、孩子、愛人說「我愛你」。
我們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過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
為什麼婚禮很被重視?
為什麼畢業非得最後一次聚個餐,弄個畢業旅行才算是完美?
透過這些「儀式」,是讓你和過去好好地道別,然後滿懷信心和希望地去迎接下一段歷程。試想如果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平淡得如白開水一般,那昨天和今日有什麼區別,你還會期待和今天一樣的明天嗎?
每個人都會有雜亂無序、迷茫困頓的時候,最恐怖的是我們對生活的熱情日益消耗在負面情緒當中。這時候在一潭死水般的生活加入一點儀式,就如同向平靜的湖面丟入一顆石子,會讓它動起來。
外國朋友的話讓A深思,而真正提醒他的,卻是他的兒子。他兒子還很小,今年剛剛幼稚園畢業,老師邀請所有的家長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還強調最好爸爸、媽媽都去。
A想,幾歲的小孩子懂什麼,這不是折騰人嗎?
他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完全拋諸腦後,直到住在隔壁的兒子同學家長提醒他,他才和老婆一起匆匆趕去。
畢業典禮結束後,A發現兒子明顯不開心。
問他怎麼了,孩子噘著嘴說,別人的爸爸、媽媽很早就來了,還打扮得很漂亮,可是他的爸爸、媽媽不但遲到,而且爸爸沒有穿西裝,媽媽也沒有化妝。
A十分驚訝,這麼小的孩子居然會介意爸爸不穿西服、媽媽不化妝。兒子雖然年紀很小,但他感覺到了父母對他畢業典禮的忽視,他們敷衍的態度與隆重的典禮在此刻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師為孩子建立起來的神聖感瞬間被父母毀掉,或許從此以後,他將不再為任何典禮而激動。
我們自古以來是注重「儀式感」的,但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似乎愈來愈不重視日常生活中的儀式,更別說體會傳統儀式中的文化內涵了。
社會調查中心曾經做過相關調查,有資料顯示,七十四.三%的人感覺人民的儀式感愈來愈淡漠。造成這種淡漠的原因有很多,調查中,六十六%的人認為是因為「社會節奏加快,無暇顧及」;六十一.五%的人將其歸結為「儀式教育缺乏,不瞭解儀式的內涵」;四十七.七%的人覺得「現在的儀式過於死板,只是走走過場」;四十五.九%的人認為「各種儀式太多了,無暇顧及」。而事實上,儀式感就是用心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我們一生,會經歷很多個儀式。比如出生後會過「百日」、「抓週」,一年中有春節、端午、中秋,戀愛了要過情人節,結婚時會鬧洞房,過世了還有追悼儀式……
傳統禮節中,還有很多尊老愛幼的細節儀式。這些「儀式感」將感恩、敬畏和責任裝進我們的心裡,讓我們獲得內心的莊嚴感和精神上的安慰。
平常生活中的「儀式感」也會為我們帶來愉悅。表現在家庭生活中,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可以是情人節時,精心為愛人準備的一份小禮物……平常的小事帶著「儀式感」去做,便充滿了精緻的情懷,還可以對抗消極情緒,諸如散亂、無序、慵懶、沮喪……在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家庭長大的小孩,未來一定是充滿幸福感的。
世界著名商業暢銷書《創新的兩難》的作者,哈佛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曾說過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
做為父母,我們都會有同樣的擔心——孩子總有一天需要面對各種艱難的抉擇,而我們不在身邊,能做的只是希望過去對他們的教育足以讓他們獨自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制定好家庭準則就足夠了,還需要一些更基本的東西,而且要在孩子們需要獨自面對選擇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就開始。我們首先得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行為價值取向,以便他們在面臨選擇時懂得如何去評估不同選擇,從而選擇正確的行為,而最好的培養孩子們價值取向的工具,就是我們所營造的家庭文化。
孩子需要家庭儀式感,這是幸福的祕笈。在每天焦頭爛額、週而復始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停下腳步、花點心思,刻意製造「儀式感」,特別是為孩子營造「家庭儀式感」,那些溫暖而神聖的時刻會伴隨孩子一輩子。
這些記錄著小確幸的回憶,在若干年後依然會觸動他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他知道生活就是一個節日接著另一個節日!
下面是一些美國家庭中常見的有儀式感的親子活動,也許可以給大家一點點啟示。
1.生日帽
準備一頂特殊的生日帽,無論家裡誰過生日,都要戴這頂生日帽。一起吹蠟燭、一起吃蛋糕,拍下全家福。多年之後,當一家人團坐在一起回憶過往時,那頂帽子肯定是重點,必將戳中每個人的淚點。
2.開心罐
開心的事情有時很容易忘記,而傷心的事情往往又難以釋懷。那就打造一個家庭開心罐吧!遇到開心事的時候,把它寫下來,存儲在開心罐裡。等到傷心時,取出存儲的開心回憶,就能療癒心靈。
3.在固定的時間開飯
鄰居家小男孩幾乎每個週五下午都會和我們家孩子一起玩,但我知道他家有Friday pizza night(週五披薩夜)的傳統。每次時間快到時,爸爸、媽媽會來接他回家,看他還不想走就提醒,「要回家吃晚飯了,今天是我們的family pizza night(家庭披薩夜)哦!」剛剛還貪玩不想走的小男孩聽到後就馬上站起來乖乖地和我們說拜拜。
4.祕密的牽手方式
與家人手拉手漫步街頭、公園、海灘,想想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們可以創造專屬家人的祕密牽手方式。有位元爸爸就一直用這種方式牽女兒,在女兒出嫁時,她挽著爸爸走在長長的紅毯上,爸爸又做了他們家的祕密牽手動作,女兒立刻感動得淚流不止,覺得那是她一輩子最幸福的時刻,並不只是因為嫁得如意郎君,而是爸爸的愛一直都在。
5.家庭時光膠囊
在很多電影裡都看過相似的橋段,但每次還是被感動得稀里嘩啦。我們也學起來吧!寫一封信給孩子,讓孩子畫一幅給爸爸、媽媽的畫,放在玻璃或金屬盒子裡,找個地方埋起來。十年、二十年後再一起打開,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光是想想眼淚就要掉下來了。
6.固定的家庭活動
找個固定的時間,一家人一起來開心!什麼都可以,遊樂場裡瘋玩幾個小時,在公園裡搭個帳篷野餐,哪怕是在家裡圍在一起看電影、聊天。多年以後,這都會是我們和孩子美好的回憶。如果這個家庭傳統活動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更好了。
7.每年問同樣的問題
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一個時期孩子會把一切東西都視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動能力。因此我們常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與枕頭「談心」,與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講話」……
爸爸、媽媽準備幾個問題,從孩子懂事起,每年都問他這些問題,比如:今年爸爸最讓你生氣的一件事是什麼?學校裡有什麼開心的事?你長大賺錢後想買的第一樣東西是什麼?並記錄他的回答,等孩子長大後翻出來一起讀,肯定會笑到合不攏嘴。
8.開學第一天的合影
孩子的成長速度快得驚人,特別是他開始上學之後。剛剛不還是一個走路歪歪扭扭的幼稚園小豆丁嗎?怎麼馬上就要離開家,自己一個人去留學了?
不想忘記他的成長變化,就趕快幫他拍照留存吧!
9.特別節日的全家福
我有一個朋友,每年的聖誕節都會照一張全家福,然後列印幾份,做成賀卡郵寄給親朋好友,同時也會留一份掛在自家的照片牆上。
每次去她家看到照片牆上歷年的全家福,都會被他們的幸福感動。羨慕之餘,我們今年也開始這樣做了,再怎麼忙,拍一張全家福的時間還是能擠出來的。
10.和爸爸或媽媽的單獨約會
大多數時候,我們是一家三口集體行動。但有時我也會和兒子兩個人一起出去看電影、吃飯逛街。每次回家後兒子都會神祕地撩爸爸:「爸爸,今天我和媽媽又一起出去約會了!就不告訴你我們幹嘛啦!哈哈哈哈!」當然,有時候他們倆也會單獨出去,回來後兒子一樣也會向我炫耀。三人行固然很好,二人行也自有其樂趣。
有人說,無論孩子將來遇到怎樣的風風雨雨,只要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就始終都是幸福的。那些能指引他們回家的,就是這些看似瑣碎,但卻刻骨銘心的家庭小傳統。
本文摘自《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它讓今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此刻和其他時刻有別
儀式或許無法為你帶來幸運,但因儀式感而起的自覺,將使你開始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
你日復一日地為生存奔波,卻忘了生活長得什麼樣子;你整天泡在瑣碎的日常裡,是否感嘆:長大成人就是這麼一回事?
其實,生活很簡單,既然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幾萬分之一,那就要過得特別而值得回憶,儀式感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用心對待看似平凡的小事,生活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節日!
儀式感不見得是多大的事,心情好時買花,可以增加愉悅感;心情不好時買花,可以讓煩惱減半。
在有限的能力與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培養求好的生活品質,進而豐富自信與心胸,找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用心去生活,而不是拚命生存;將就的是日子,講究的才是生活。充滿儀式感的生活,才能讓平淡的日子,遇見富有格調的生活。
作者:高瑞灃
出版社: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