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五月一号》的小林克銘、《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少年張哲凱、《We Best Love》的余真軒...石知田在各個戲劇作品中,都展現出自身靈巧且細膩的演技。這回他將暫時褪下演員的羽翼,出版首本散文集《石光乍現》,將自己的情感移植書中,化成一封寫給母親的信,願能讓在天上的她感到安心。
《石光乍現》的誕生故事
賦予文字生命,好讓他們散發光芒
「把文字記錄在書裡是件很浪漫的事。」談及動筆寫書的念頭,石知田給出這樣的回答。長期接受文字薰陶的他,很早以前就開始在自媒體上展露文筆,就在有了想出書的打算時,神奇的巧合也發生了。石知田說:「當我想做這件事情,且在和公司討論的時候,出版社就和我聯繫了!」冥冥之中的安排也揭開了這段旅程的序幕。石知田透露,本想把書名取做「口口口口的誕生」,把自己名字中的「田」拆成四個口字,並用「誕生」收尾,中二又有趣。不過,作為首次亮相的散文集,極有可能讓人誤會之中的內容,最終才選擇較貼合主題的「石光乍現」。
把「蝴蝶蘭」當作母親的象徵物
加進簽名也算是節點的成長吧?
石知田回憶起母親轉到加護病房的那晚,在離開醫院回家後,看見茶几上擺著母親在年前買的蝴蝶蘭。正好其中一片花瓣完整的掉落在桌上,促使他意識到「生命」的無常。花朵很美,不過它終將會枯萎。石知田說:「那時候我覺得它就像是個象徵物,看久了也滿像個「田」字。想著如果把它加在簽名裡,也是挺好的。」宛如生命中某個節點的成長,起初並未把蝴蝶加進簽名的他,也是在經歷母親離世後,才做了這樣的決定。在散文集完成1/3後,因母親過世的關係而中斷,再度動筆時,他已將內容當成一封寫給母親的親筆信。
拍電影其實還滿好玩的
就像是...平行時空中的自己!
聊起7年前的出道作《五月一号》,石知田說:「它其實是我在當兵前的過渡期。」簡單不過的理由卻成了他演藝事業的開端。初次出現在銀幕上特別的感覺,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心底,他說:「當下很單純地覺得,這樣好像是用某種形式把自己延長了,也很幼稚的認為這就是平行時空的生命(笑)。」
外表看似文靜的石知田,其實體內也留著「反骨」的血液!石知田回憶起高中社團博覽會時,本想加入吉他社的他,卻因吉他社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都一直唱著「加入吉他社~」,反而油生「不要!」的心情(笑)。他坦言自己的個性像是會在底子裡去較真,凡事都把自己推向最極端,就像是受人注目時會緊張到不行,卻還是從事了演員這個行業一樣。
誤打誤撞進入演藝圈的石知田,分享了在確定接演《五月一号》後,就立刻跑去購買表演相關書籍的故事。儘管書上的SOP在當時派上用場,但現場有的是更多要去思考的面向。石知田說:「還是覺得當演員是很好玩的,自己也仍不斷地在找尋新的刺激。有時候都很想回到剛出道的時候,再度感受初次的悸動。」更開玩笑說自己是就被那份悸動給騙上演員路!
「長大」就是,當你在工作的時候很多人會叫你「哥」
又或是找到一個最簡單的狀態?
「『長大』就是,當你在工作的時候很多人會叫你『哥』。」石知田一臉苦笑地說著。年紀增長不僅是讓待人的角色改變,也讓他逐漸明白長輩在話語中所夾帶的含義,讚嘆著上一代的智慧說起來簡單,卻能從中學習到不同韻味的他說:「會想試著找到事物『最簡單的狀態』。」
世人對於「時間」往往流傳著不同的解釋,有人會說它像年輪、流水,又或是一條直線,妞編輯也好奇地詢問石知田對「時間」的想像。他回答:「『書』好像就是時間的樣子。」這也呼應了老一輩的人所說的「人生就像是一本劇本」。石知田說:「如果人生就是劇本的話,我能做的就是決定翻頁的心態,以及在每一頁所做上的註記,亦或是選擇其中的表演方式,最終呈現出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被動的性格若是要一直等待別人邀請
那沒人邀請我該怎麼辦!
宛如一本行走的百科全書,石知田對「人類圖」也是略知一二。身為「投射者」的他,語帶慌張地說:「以前被告知『投射者,就是要等待被邀請』,心想那如果沒人邀請我,要怎麼辦!」逗得妞編輯哈哈大笑。不過,他也放心地告訴妞編輯,現在已經知悉其中真正的策略含義了(笑)。
回望31歲的這一年,石知田在思考後說出:「硬要說,31歲最大的改變和開心的地方就是,明白了要怎麼樣創造自己的價值。」而在出版《石光乍現》後,也讓石知田產生「第二本書該如何不同」的反思。「你只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去追尋讓自己感到炙熱或存在過的痕跡。」他留下的這番話,不禁讓妞編輯想起,英倫樂團Nirvana的已故主唱Kurt所留下的「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與其勉強存續生命,不如將自己燃燒殆盡,綻放出耀眼的火花!
Editor/Noah
Photographer/陳詠華
照片提供/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