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某些人在國高中的時候,都曾聽過「現在好好念書,大學任你玩四年。」的說法。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身為過來人的妞編輯,實在無法完全同意這句話。除非,你不在乎「畢業時刻才驚覺,自己早已輸同儕一大截」的風險降臨在自己身上。如果你同意大學四年不該隨意揮霍,那麼你又是怎麼看待現下處於的「二十多歲」呢?
Photo source:girl - weheartit
臨床心理學家在三年前為TED進行了一場以「二十世代」為主題的演說,時隔三年,無論你是二十出頭的大學生,還是二十五歲左右有點菜卻不再新鮮的職場女生,甚至是即將步入三十的半熟女性。妞編輯私心推薦每隔一段時間,大家都該點開Meg Jay的這段影片,思考經過這些時日,自己是否走在想要的道路上。
那麼,究竟是怎麼樣的演說可以如此雋永?
Photo source:girl - weheartit
在演說中,Meg Jay舉了兩個人作例子。一個是她還是柏克萊大學臨床心理系博士生的時候,接觸的女孩Alex。比起她同學遇到的縱火犯病人,Alex只想和她聊自己愛丟卡慘系的爛男人。這讓Meg如釋重負,並且完全同意Alex認為「工作、結婚、生小孩都是之後的事」的想法,她心想「二十多歲的我們,有的是時間」。
因此,當教授督促Meg該驅使Alex積極處理她的戀愛關係時,Meg不以為然的表示「她有固定約會對象,雖然對方是個蠢蛋,但不代表她會跟那個人結婚啊。」
「目前看來是如此,但不代表她不會跟下個蠢蛋結婚。」指導教授如是說。
「經營婚姻的最佳時機,就是在她結婚前。」
Photo source:girl - weheartit
其實不只是愛情,二十多歲的我們常常聽到或產生諸如以下的說法、想法。「你現在還年輕,只要三十歲前創業就沒問題。」、「雖然這個男人不適合我,但現階段的愛情要講婚姻也未免太早。」之類。
我們偶爾替未來的自己感到憂心,卻在想到自己也不過二十歲時,便瞬間把所有責任心安理得地推諉給未來的自己。「反正現在談這些也太早,日子開心過最重要。」你是不是也曾經因為這個想法,而瞬間鬆了口氣呢?
但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Photo source:girl - weheartit
「什麼也不會發生」她說。
Meg揭露了血淋淋的事實(如果你真的信了上面那套說法,並且打算用那種態度面對你二十多歲的黃金時期),還引用她遇過的諮詢對象的話,像是「我當時在做什麼?」、「我當時在想什麼?」聽起來很可怕吧?我們都以為,現在的迷惘是因為我們年輕,等到時間到了,三十歲的我們一定有辦法帥氣從容地解決一切問題。
這種想法跟大學玩四年,出社會再好好打拚的心態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曾經嘗過大學任你玩四年的苦果,你發現大學沒有好好認真的自己,出社會後反而爬得更辛苦,因為你的起跑線落後大家好多好多。那麼,在一片「你們還年輕」的聲響中,我們是不是更該未雨綢繆,不再輕忽面對每個人生的十字路口。
Photo source:girl - weheartit
如果你覺得Alex的事情只是個案,看看Meg提出的數據事實吧!「人生中80% 最具決定性的時刻,發生於35歲前。」如果你不想要自己最後結婚的對象,理由只是剛好時間到了的話。不妨聽聽Meg的三個建議。
建議一、累積身分資本
所謂的累積身分資本,就是「增加自我價值」,藉由投資自己,達到更理想的自我狀態。在不知道方向的時候,探索是無可避免的階段,然而Meg反對無意義的探索,「探索」絕不等於放鬆、玩樂,而是在一邊嘗試的過程中,一邊有意識地知道自己的每一步在做什麼。
建議二、善用弱連結
Meg表示,新資本、新事物、新機會,甚至是新的約會對象,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之類的「弱連結」。雖然不見得每次開啟一個弱連結,就能帶來怎麼樣的成果,但是誰說認識別人就一定要有什麼實質的回饋呢?
建議三、你的另一半代表你未來的新家庭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要出生在何種家庭,但是我們有辦法選擇另一半,然而很多人都忽視「戀愛對象」其實隱含著「未來家人」的意義。雖然現代人結婚的年紀越來越長,但就像Meg指導教授說的:「經營婚姻的最佳時機,就是在結婚之前。」雖然我們無法保證,年輕時候談的戀愛是不是夠努力就能走向完美結局。然而在談戀愛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選擇自己的對象,並且用心經營,絕對可以避免你的愛情跟未來,成為被趕上架的鴨子。
Photo source:girl - weheartit
最後Meg Jay舉了另一個例子,是聽從她這三個建議的女孩Emma的故事。至於她的人生有怎麼樣的轉折,就請各位直接看TED的影片深入了解吧!
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與其說「早知道五年前、十年前怎樣怎樣」,為何不想想五年後、十年後的自己,會怎麼回首看待現在的自己呢?致所有認真活著的妞妞,讓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