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孩子即將升小一的家長,都關心是否該上正音班?為上小學以後的注音學習預備。有學者專家們倡議,注音學習可以提前在幼兒園大班起跑,甚至拉長練習時間至小二,減少學注音的時間壓力與挫折。
「進小學前沒學過注音,跟得上嗎?」暑假即將到來,是否要送孩子上正音班,成為家長近期詢問度最高的問題。儘管眾多幼教學者都一致認為,幼兒園階段的學習重點在於生活能力,不用急著學注音。但根據過來人家長的血淚分享,有孩子上小學後不會拼音,每節下課蹲在講台前還抄不完聯絡簿;部落客「我是劉太太」也分享,兩個小孩上小學前都沒學過注音的不同經驗:老大上小一完全跟不上,每晚上演媽媽手叉腰拍桌、小孩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學習的畫面,但老二就完全可以跟上進度,顯見孩子的學習差異。
依據現行《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中,並未納入注音教學,教注音原本就不在幼兒園的教學範圍,幼兒園老師的養成教育中也未受過注音教學的訓練。不過,升上小一後,前10週密集的注音教學與評量,這套抽象的符號系統對6歲孩子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回應家長的期待下,部份私幼從小班就開始教,有的大班下學期幼小銜接課程時才教,部分遵守規矩的公幼則是完全沒教,混亂的教學現場,也加深恐慌。
幼兒並非不能學注音,重點在「怎麼教」
台灣閱讀協會今天舉辦「ㄅㄆㄇ及早教、及早學:幫助兒童探索知識和想像世界」座談會,協會理事長、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表示,注音是讓孩子進入獨立閱讀的重要工具,不應在學前階段被排除在外,關鍵並非「不能教」,而是「怎麼教」。協會呼籲,注音教學應該提前,尤其,對弱勢、高風險幼兒應有積極性差別待遇,政府也應提升幼教師資教注音的能力,研擬適齡適性的注音符號教材教法。
座談會上,台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曾世杰從弱勢生的角度出發,以本土的研究證實,運用注音符號結合圖像的方式教學,幼兒園大班的兒童不僅可以學得會,而且學得很快樂,學習成效甚至可以延續到小一;反之,弱勢兒童大班時未學注音,一上小學,與優勢對照組的語文能力差距只會愈拉愈大。因此,他主張,或許對中產階級的孩子來說,學前要不要學注音差別不大,但對弱勢、高風險的幼兒必須要給他們學習的機會。
彰師大特教系助理教授呂偉白也指出,多數有學習障礙的兒童在學前注音符號的學習上就出現徵兆,提早在幼兒園教注音有助於及早發現孩子的學習困難,及時進行補救教學。擔任主持人的清大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講座教授柯華葳則分享,過去曾有孩子跟她說,小一學注音的歷程讓人「生不如死」,就是因為壓縮在10週的時間內學習。她認為,若能將學習的時間拉長,讓孩子從5歲到小二,用3年的時間慢慢學,可以學得更有樂趣。
幼教學者:學注音可以延長不需提前
相較於台灣人對於幼兒注音的高度焦慮,其實,目前全世界僅有台灣仍是以注音拼音做為學習中文的工具,同樣的華語地區,大陸採漢語拼音,香港甚至跳過拼音系統,直接識讀國字。曾世杰與呂偉白皆認同,注音並非中文閱讀與識字的必要條件,但因為注音只有37個符號,容易學習,是可以快速大量累積字彙的方式,加上台灣現成已有大量的課外讀物旁註有注音,更是學習注音最有利的環境。
但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看,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林佩蓉則持不同看法。她認為,幼兒6歲以前的發展,較適合遊戲、探索與體驗式的學習,當孩子把各方面發展上必須具備的能力、態度都建立好,上小一再來學習注音拼讀,學習上更有效率。她也說,家長背後最大的焦慮來自於開學10週後立即面臨的注音檢測,政策應該鬆綁的是延後注音測驗,而非將注音教學提前。
對此,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中小及學前教育組組長武曉霞強調,教育部從未禁止幼兒園教注音,而是禁止「分科教學」及「以精熟為目的的抄寫練習」,讓幼兒園變成「小學先修班」,只要不牴觸教育部的原則,能將注音教學融入生活情境或採統整學習,基本上不會反對,也將邀集學者協助幼兒園研究融入生活情境的注音教學課程。
【延伸閱讀】
上幼兒園要幫小孩取英文名超頭痛?快參考2021最受歡迎「男孩&女孩英文名」排行榜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