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的月經來時流出的血塊,竟然是暗紫色的,是不是得到癌症了?」有不少女性除了擔心血塊的顏色,還有經血量的多寡、形狀等,甚至因為流出暗紫色血塊而以為罹患癌症,自己嚇自己。中醫師表示,月經有類似豬肝色的血塊,主要是因為肝血不足所造成,調理方法包括食用藥膳,以及穴位按摩。
為什麼月經會有血塊?
source:pexels
中醫師林雅瑩表示,經血量會因人而異,通常是30c.c.到120c.c.左右,平均為50c.c.,且月經第二天經血量可能最多。經血不會凝固,和平常的出血不同,並不是鮮紅色的血液,而是暗紅色,略帶黏性的血液,即使偶爾混有小血塊也是正常現象,但常排出像豬血塊的血塊,則屬異常須注意。
因為經血是增殖的子宮內膜剝落時的出血,和子宮內膜本身受到內膜細胞中的纖溶酶等成分溶解所形成的。如果纖溶酶等成分的量分泌不足,有時就會以塊狀排出。
出現暗紫色的血塊,代表哪裡可能有問題?
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除血液外,還有子宮內膜碎片、子宮頸粘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月經血的主要特點是不凝固, 因開始剝落的子宮內膜中含有很多的活化物質一起混入經血內,使經血中的纖溶酶原啟動轉為纖溶酶,纖維蛋白在纖溶酶的作用下,裂解為流動的分解產物。同時內膜組織含有其他活性酶,可破壞許多凝血因數(如凝血因數l、V、W、W、皿),也妨礙血液凝固,故月經血變成液體狀態排出。
偶爾出現小凝血塊還屬正常,但是,常排出像豬肝色的血塊,則屬異常須注意。因代表纖溶酶及含有其他活性酶等分泌不足,導致經血像豬血塊的血塊產生。纖溶酶原是由肝臟合成,符合中醫所說的肝藏血的理論。肝血不足或肝郁導致氣滯血瘀等因素,就會使得經血色暗有血塊。
月經容易有血塊,與哪一些不良習慣有關係
source:pexels
因為內分泌會受到精神狀態的影響,所以,如果有煩惱的事,如情緒波動大、異常的飲食、生活作息,過食生冷食物及過鹹、過辛辣的食物、常穿緊身內外褲、長時間久坐、不愛運動、過於勞累、未注意保暖等因素導致局部循環不佳,則容易有血塊的產生。
中醫如何調理血塊過多、有暗紫色血塊的問題?
根據月經的質地在中醫的治療經驗裡,對於經血質地有專業的剖析,《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血色不正病因:血從陽化色正紅,色變紫黑熱之征,黃泔淡紅濕虚化,更審瘀塊黯與明。」中醫師林雅瑩院長表示,簡單來說,就是經血顏色偏鮮紅、紫紅屬於體質偏熱;色黃如米泔屬濕氣重;色淡紅則屬虛症;色暗有血塊屬瘀症。
血熱症型:來經時經血的顏色較鮮紅、深紅、紫紅,其質地較黏稠,經期會提早到,經量偏多。伴隨症狀有容易上火、脾氣暴躁、難眠多夢;如何避免成為血熱的體質,一般建議,不要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韭菜、辣椒、咖啡、酒等,避免熬夜。飲食上應多吃清涼滋潤的食物,如蓮藕有清熱涼血的作用,最適合血熱的人食用,此外雪梨、苦瓜、苦菜、綠豆、冬瓜也是涼血的食物。
溼氣重型:指平常就有黃如米泔的帶下分泌物,月經前後均會出現淡黃色水水的分泌物,伴有大便不成形,便溏(大便黏黏,用衛生紙擦不乾淨的感覺)、容易疲勞、覺得全身痠痛。建議要多做運動、均衡飲食、少喝飲料、勿食過多甜食及生冷食物、避免淋到雨。
氣血虛型:月經的顏色偏淡,質地偏薄稀,帶有腥味,經血量偏少伴隨著手腳冰冷及面色蒼白。建議平常注意保暖、三餐定時吃、適當運動、偶爾要曬曬太陽。飲食可多攝取含鐵質的食物如:豬肝、瘦肉、牛肉、酪梨、棗子、草莓、黑芝麻、紅莧菜、紅豆、綠花椰菜、海藻等。
氣滯血瘀型:其經期常見有大小血塊,質地偏黏稠,血色偏暗伴隨月經不定期來、唇色暗有瘀斑、痛經、情緒波動大。建議平時作息飲食正常、睡前泡腳、忌食生冷、勿熬夜、適當運動、心情保持愉悅。但若本身有子宮肌瘤或巧克力囊腫,因症型較複雜須及時就醫,請勿自行服用藥物,避免病情加重。
血塊過多,該按什麼穴位調理?
1.三陰交穴:位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後緣。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具有健脾利濕、補肝益腎、調和營血的作用。因肝、脾、腎三經無論從經脈的循行及臟腑的功能來說,都與泌尿、生殖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繫。平常多按摩三陰交穴,可以有效防止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小便不利、不孕等諸症。
2.太衝穴:太衝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兩根骨頭交會凹陷之處。有安定焦躁的情緒,疏肝理氣,解除壓力,清除肝火等作用。可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等婦科病證。
月經要順順順,平時該如何保養?
source:pexels
中醫師林雅瑩院長建議落實以下簡單保養的方法:
1.月經期間不宜有性生活:因月經期子宮腔內膜剝落,表面形成創傷面,如果發生性生活,容易將細菌引入,使其逆行而上,進入子宮腔內,引起子宮內的感染。
2.不適宜吃重口味的食物:因過鹹、過辛辣的食物,會使體內的鹽分和水分貯留增多,在月經來前,很容易發生頭痛、情緒激動和容易生氣等症狀。
3.不適宜喝濃茶、咖啡:這類飲料中咖啡因含量很高,容易刺激神經和心血管,以致產生痛經、經期延長和經血過多等不適症狀。
4.不宜吃生冷的蔬菜水果和冰冷的飲料:生冷的食物,會降低血液循環的速度,進而影響子宮的收縮及經血的排出,致經血排出不利,引起痛經。
5.不宜吃海鮮:海鮮多數是寒性的,但對於在身體虛弱的時候是盡量少吃或不吃的。因寒性食物進入食道之後使胃腸的血管遇冷收縮,減弱胃腸的消化能力,從而導致拉肚子等多種現象的發生,因此,女性在月經期間不宜食用海鮮。
6.不宜採取坐浴、盆浴:月經期子宮頸口微開,坐浴和盆浴很容易使污水進入子宮腔內腔導致炎症。
7.不宜穿緊身衣褲:臀圍小的緊身褲會使局部微血管受到壓力,從而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陰部充血水腫。
8.不可過度捶打腰背:雖然經期容易發生腰背酸痛等現象,但不可隨意自行敲打,這樣可能使骨盆腔進一步充血,引起月經過多或經期過長。
9.不宜進行激烈的運動,如跳高、跳遠、賽跑、踢足球等會誘發或加重月經期間的全身不適,甚至引起痛經和月經失調。一些增加腹壓的力量性鍛煉,如舉重、啞鈴等也應盡量避免,否則會引起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另外,由於經期子宮口處於微開狀態,細菌易侵入子宮腔,增加感染的機會,引起婦科炎症,因此月經期間不宜游泳。經期也不宜參加比賽,以免因精神過度緊張,導致內分泌失調而出現月經紊亂。
10.注意保暖:如果天氣寒冷,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多穿衣服保暖,如果有痛經的症狀,可以採用暖水袋外敷在肚子部位等方法,減少月經有血塊的可能性。
11.飲食上忌生冷:到經期結束前,食物要以溫熱為主。炭烤、油炸、辛辣或醃漬品要少吃,忌吃西瓜丶梨丶椰子丶葡萄柚,以免影響血管受縮。
12.避免過勞:如果休息不足,對正常月經周期也有影響,在月經期,女性身體容易疲勞,這個時期裡更應該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13.保持愉悅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樣對身心健康有很好的幫助。保持心情愉快,能夠促進血液流通。
14.多攝取維生素C丶E:維生素C丶E能促進骨盆血液循環順暢,減低因充血導致痛感。可從芭樂丶堅果丶綠色蔬菜等食物攝取豐富維生素C丶E,並補充豐富的鈣和鎂讓肌肉放鬆。
【延伸閱讀】
無預警產後大出血,流出半個手掌大血塊…子宮血管瘤釀延遲性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