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近日帶來重磅消息,在5月20日經評選和決標後確定擴建,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和福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團隊承包,屆時不僅會是「首座地下美術館」,同時結合藝術與自然雙元素,本館和新館將成為臺北都會區的「文化綠色廊帶」,預計2027年竣工,妞編輯特別帶妞妞們搶先看示意圖!(期待)
成立於1983年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是台灣首座當代美術館,在明年將滿40週年之際,宣布新館的擴建,為解決「展覽和教育空間的不足」、「因應新類型藝術的需求」和「提升首都美術館的功能」三大原因,完工後,本館會展示台灣美術史的展示和研究,新館則會囊括新媒體藝術展演空間、教育、學習和文化等遊憩設施!
以「林中蘊藝,藝中觀林」為設計理念,擴建的區域位在「花博公園美術園區」,施工範圍62,542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44,576平方公尺,開創台灣博館界的先驅,會是一個「覆土式地下美術館」,主建築為地下層的「媒體與跨領域之展演空間」,地上則結合覆土建築和自然景觀的「公園綠地」,總經費高達52.34億,將於2027年落成!
新館會著重在「公園為藝術能量的延伸」,妞妞們從剖面圖可見將美術館和公園視為一體的規劃理念,團隊更找來日本景觀設計師「宮城俊作」擔任顧問,他以世界遺產平等院中鳳翔館的庭園設計和銀座開放式屋頂花園(GINZA SIX)聞名!
新館的地下層展間高低錯落的量體,也會形塑公園波浪起伏的曲面立體地景,從地面公園廣場的戶外展演區,大眾在公園漫遊散步時,還可就近搭乘電梯垂直移動到地下展演空間呢!
建築師劉培森:「美術館有如河畔邊的蓮藕,透過孔隙引入光源。」園區針對藝術園區規劃白天和夜晚雙重體驗,白天戶外的自然光從建物、結構和樹木錯落間灑落營造不同光影效果,明亮的大廳能夠接收到玻璃天窗灑入的日光;晚間原先提供日照至下方室內區域的透明結構量體,會成為界定空間的視覺焦點光箱,將都市氛圍和自然品質達到完美的平衡!
北美館也曝光了「園區周邊地理位置分佈」,西側提供「步行環境」,讓大眾易於進入公園;東側規劃「生態教育區」,將園區內的喬木移植至此區佐以生態池設置;基地南北中軸區塊為「高頻率藝文活動帶」!
透過穿透性的方便動線,妞妞們屆時除了能在林間漫步參觀之外,四通八達的便利性也能至附近的圓山草原、市集廣場、漫步廊道和新生公園等地標呢!
source:北美館
*實際以官方公告為主
愛玩妞,妳的最佳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