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吃火鍋的季節,熱呼呼的湯底配上滿滿的火鍋料,瞬間溫暖全身!市面上玲瑯滿目的火鍋種類,麻辣鍋、藥膳火鍋、涮涮鍋、酸菜白肉鍋…,各式各樣的火鍋應運而生。火鍋雖然好吃,卻隱藏著健康危機,小心一不注意吃出「火鍋病」來!
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方法,火鍋中有大量肉類食物,吃多了容易上火,尤其羊肉屬性偏熱,吃羊肉時最好搭配些涼性的蔬菜,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可補充秋冬人體維生素的不足,如絲瓜、油菜、白菜、金針菇、菜心等。此外,在火鍋內適量放入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而且還可發揮豆腐中石膏的清熱止渴的作用。
★吃火鍋方法不當,容易引起以下三種「火鍋病」的困擾:
1.熱騰騰馬上入口,小心得「口腔病」
熱騰騰的火鍋當前、顧不得燙,夾起鍋物就往嘴裡送,燙得舌頭發麻額頭發汗。事實上,口腔和黏膜一般只能忍受50℃的溫度,火鍋湯頭最高可達120℃,太燙的食物,便會損傷黏膜。火鍋溫度高、味道重,吃完後容易出現上火症狀,有口腔黏膜炎者會出現加重症狀。如此反復,還會誘發食道癌變。
2.吃火鍋配冰飲解膩剛剛好,小心「胃腸病」作亂
有些人吃火鍋怕上火,會來瓶冰啤酒或飲料,如此忽冷忽熱對胃黏膜極為不利,易造成胃腸疾病。若是麻辣火鍋,對胃腸的殺傷力就更大了,火鍋的辛辣味道嚴重刺激胃腸壁黏膜,容易引發食道炎、胃炎。建議解膩時還是搭配溫茶或溫開水即可,許多火鍋湯料已太有刺激性,若再冷熱差距便會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
3.湯頭越煮越鮮美,小心「痛風症」找上你
一鍋好吃的火鍋,湯底是精華所在,有人喜歡把涮完的火鍋湯底當「精華」喝光。尿酸較高的人會在吃完火鍋後引發痛風。因為火鍋湯都是久沸不止、久煮不換,肉類、海鮮中所含普林物質多溶於湯中,高濃度普林,經肝臟代謝,會產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風,出現關節痛症狀,嚴重時會損傷腎功能。建議剛開始,未涮肉的湯頭可以喝,若已經重複涮過肉片、又煮海鮮,則盡量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