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劈腿(對,就是腳踏兩條船那個劈),你想到是八點檔裡被婆媽圍剿的小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狐狸精,還是影視頭版斗大的醜聞轟炸?我們總是舉著真愛的高旗,要求對於關係的忠誠,但你是否發現了,在那些愛情電影或是偶像劇當中,往往女主角其實才是奪人所愛的那個人?在愛情中講不講道德?又在什麼時候才會講道德?
真愛_____(請代入任何字彙)
Source: one-day-forwallpaper, media-tumblr,love-rosie-teenvogue
〈One Day〉、〈About Time〉、〈Love, Rosie〉,以上這三部片分別是〈真愛挑日子〉、〈真愛每一天〉、〈真愛繞圈圈〉,以及其他族繁不及備載的真愛開頭電影,以為就這樣嗎?〈真愛黑白配〉、〈真愛找麻煩〉、〈真愛趁現在〉……。我們要討論的不是這是台灣片商創意的雷同,也不是三立真愛系列的傳統,而是是否觀眾們就吃這套?是不是只有說服你男女主角就是真愛,你才能做好預設、安心地去看他們談戀愛?
我們看多了童話當中的「從此以後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闔上故事書後,我們卻發現自己愛上的人一個又換了一個,正當我們起了疑心感覺自己心中仍純真的真愛信仰崩毀之際,各式小說、影劇又會接繼跳出來告訴你真愛的存在。
誰是小三?誰的真愛?
他們是青梅竹馬,經歷過其他愛情,也可能正處於某段關係當中,但男方的正牌女友卻反而像小三,因為他愛的始終都是女主角。
Source: img-gtimg
他們是前男友與前女友,他們身邊各自有個誰,但他們見面、擁抱、做愛,也許觀影者心裡的道德警戒線感到些微不對勁,但我們卻抵擋不了真愛的浪漫,期待雙方趕緊把關係處理乾淨好好在一起,劈腿什麼的也只是在真愛前提下的小革命罷了。
Source: pic-kpopandkdramanews
他們演出了一部人氣無比的韓劇,大家默默地希望他們能就此假戲真做。戲結束了,他們現實生活中的感情卻也不約而同地傳出結束的消息,媒體揣測著分手原因正是移情別戀,並不時佐以兩人見面的曖昧新聞,而大眾的反應則是「太棒了」、「他們就該在一起的」。
我們不是生來就相信真愛存在
Source: academic-depauw
你以為真愛只是羅曼史中的小確幸嗎?它其實隱含著歷史的軌跡以及社會的控制。隨著19世紀資本主義壯大,農業家庭不再是眾人唯一的依歸,人們出走投入工業社會,因此「家」褪下經濟生產單位的身分,換上心靈歸屬避風港的包裝,並被推往私領域的範疇內,以方便和職場的公產生區隔,這也成為丈夫與妻子之間的界線。但要一個男人能在職場上安心的賣命,除了新鮮耐操的肝,莫過於就是一個能操辦所有家務事,讓他無後顧之憂將自己完全奉獻給資方的「完美嬌妻」(家庭主婦),而這就是至今仍然深深影響主流價值的中產階級思維,以最優雅且滲透的方式,對眾人進行的管理與社會控制。
就像蘿拉吉普妮斯(Laura Kipnis)在《反對愛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Against Love: A Polemic)》一書中提到的:
「愛情就像這些力量強大、能誘發愉悅的物質一樣,受到社會重重規範。我們幻想自己想愛就愛,像鳥和蝴蝶一樣自由,但是有無數的社會指示,不斷教導我們愛情是什麼、怎麼愛、如何愛、何時愛……講到如何去愛,各種建議多到不能再多,但是能容許的愛的形式則少到不能再少。愛情的正當結局──婚姻──當然是受到國家規範的社會形式,國家自我塑造成善良的藥劑師,核定合法劑量來發放致癮物質。」
你以為對自己身體、慾望擁有最大主權的就是你,而事實上卻不然。你想愛誰就愛誰,但前提是你是個異性戀,或是不打算結婚的同性戀,以及其他更多的規則須知和禁忌。你被允許戀愛的時間很短(男性的時間倒是寬限得多),因為在社會的價值觀裡談戀愛的目的就是結婚,而不打算結婚的那些人僅是「不成熟」的戀愛動物,是不要解愛的真諦的可悲人物。
不只是愛,你的性也被綁死在真愛至上的婚姻約束中。前陣子南韓進行了通姦除罪化,光是「通姦除罪化」這5個字我想就已經讓許多人焦躁不安吧,「這樣會有更多人偷吃!」、「外遇都不用負責嗎?」種種言論刺激著人們緊張的神經。而通姦除罪化的意思其實是除去刑法上的罪責,在民事法律上仍然可以向對方索取賠償,私通者勢必得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來自於毀壞契約,對,婚姻就只是一紙合約,它並不是一段關係的防彈背心,頂多只是防側漏的加長型衛生棉(十之八九讓人隔天還是一屁股血)。通姦除罪化表明的是你偷吃、你背叛、你傷害的是與你締結和約的那個另一半,而不是國家。
婚姻不是通往真愛的方向,話說有這方向嗎?
Source: yangtheatre-facebook
結婚就像是真愛化身的一紙合約,至少,我們希望是這樣。彷彿念完誓詞就能將幸福永遠封存在這段關係裡。社會賦予真愛一個結婚的證書,就像考試發給的任何證照一樣,於是人們相信此生的目的就是不斷尋找真愛,並舉行各式各樣的夢幻婚禮,卻在這一切之後發現,自己無法與對方在這段被法律生效的關係中繼續相濡以沫,發現夫妻關係隱含著更多的愛情勞動,而後恍然大悟對方原來不是真愛,或是乾脆將失敗歸咎於那個亂入的小三。
我們對於劈腿者與第三者有著一股團結的恨,我們痛恨那些被打破的承諾、憎恨他們克制不住的慾望(我們都忍得好好的了),不甘心努力維持的表面的美好被狠狠戳破,就算不是自己的愛人劈腿我們也能投入地去憤怒、責罵,彷彿是自己被傷害了一樣,因為關係的忠誠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壟罩在整個社會的期待與規範之下,私通者就成為違反規則的害群之馬,要是群體不集結起來斥責之,唯恐這樣的行為擴散(偏偏這卻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而支撐這股恨背後龐大的悲傷便是個體心中傳唱的「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以前說的不是這種以後」的真愛神話。你以對方是你的真愛的前提去責怪他,但假如他和私通者才是真愛而你只是不被愛的那個呢?怎麼看真愛都只是個比較值,和趨近於答案但永遠不是正解的幻象。
Source: photocdn-sohu
為了避免有人誤會或是真愛聯盟跑錯棚,妞編輯必須說這篇文章主旨不是在合理化劈腿行為。假如不愛了、感情淡了、有人更能給予你愛情的感覺、想要放下現有關係時,請和伴侶說清楚,再將自己完整的獻給下一個人,你必須作抉擇,這是對自己愛過或是愛著自己的人的尊重,這才是愛情的道德。但假如你劈腿了,街頭巷尾的歐巴桑都來向你丟菜,或是你被稱為世紀賤男、公車浪女,我想這並不是你該負的道德責任,這個社會只是很恐慌而已。同時,妞編輯也不是在否定愛情,愛情的悸動與陪伴是活著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只是它不需要太多外力的介入,以及背負過多標籤。
Source: static-tumblr
從各種雙重標準、模稜兩可的劈腿關係裡,重新去觀看社會結構設限好的框架和群眾心中的真愛神話,那些情慾的交錯其實就在我們日常與周遭,並不斷將社會的矛盾持續放大,也許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逐漸看清愛情的模樣,而不是蒙上眼睛捧著真愛絕對的枷鎖去尋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