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最初的起點〉的創作背景是製作人小虎認為陳綺貞需要一首歌,提醒自己做音樂的夢想。2016年,她用歌詞筆記《瞬》保留她十八年來的九十三首創作,提醒自己是什麼原因,她勇敢飛翔;而又是什麼原因,她連走到巷口的力氣都沒有。
每個過往一瞬,堆在紙箱裡就只是一粒塵土,直到盒蓋掀開之際,才會化作你我眼中的星辰。雖然那道穿越自幾萬光年前的光芒,只存於過往的某個時空,但卻是旅人尋求方向的美麗指引。
陳綺貞:「其實我不擅長收東西,但我也不擅長丟東西。」
為了這本《瞬》,她打開塵封十年的紙箱、打撈散落在腦海裡的記憶碎片。她驚呼自己的健忘,細細捧著那段時光,檢視自己哪裡變了、哪裡一如往昔。於是,她將那段歲月封存在《瞬》裡,我們則在《瞬》的書頁中,窺探這位才女的過去,猜測自己與當時的她,是否有重疊的心境。
推出《瞬》的理由
「其實理由很多,其中一個是,有些人會問我創作的方法,或是希望我提供他創作方面的建議。因此這種打開創作過程的黑箱,是我覺得現在的自己可以試著去做的事情。」
分享的同時,綺貞更藉此領悟到「過程與結果同等重要」的道理。她表示自己以往都認為只有完成的作品才是真正重要的。不過,在重新梳理的過程中,過往的足跡逐漸清晰起來,甚至形成一條有跡可循的脈絡。無形中,這也成為她製作新專輯的養分。
寫歌的意義
對過去的綺貞而言,寫歌是一種抒發心情的管道、轉移悲傷的儀式。對現在的她來說,寫歌卻早已融入她的生活之中。
她說:「其實寫歌就是習慣,所以我沒有設定太多,甚至寫完才發現自己在寫歌。」
據說要培養一個習慣需要21天,那麼將「寫歌」練成日常裡的呼吸吐納,又需要多少時間與苦心?多數的我們看不到她私下練習的模樣,但從資深音樂作曲人林少英老師給她的建議,或許可一窺她在音樂上的專注與執著。
大學時期的綺貞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音樂表現,開始接受林少英老師的教導。在上過幾堂課後,老師卻認為比起音樂的技巧,她更想引領這位才華洋溢的學生,去領略世界的美好。
回首那段時光,她認為老師除了帶給她充足的音樂養分外,更讓她理解到一個終身受用的觀念-「如果一位創作者沒有去體會這個世界的精彩,而是執著於幾個音符,那麼或許可以做出精巧美妙的音樂,但卻可能因此失去用音樂跟人溝通的能力,那個引發人跟人之間情感共鳴的關鍵」。
希望讀者眼中的《瞬》是?
「看得懂就好!」讓人瞬間噴笑的答案,源自於常常有人說綺貞寫的文章太深奧看不懂,因此她希望這本的設定可以更為親近。
「如果可以在搭車或是旅行途中,讓這本書陪伴你,那就足夠了。」這個想像也在《瞬》剛發表的那一週實現了。當時準備要出國表演的綺貞,在空蕩蕩的候機室發現一個男孩正不斷張望自己。後來,對方在上機前不顧大包小包,前來和她要簽名之時,她才知道這位即將前往澳洲念書的男孩,選定的飛行夥伴正是這本《瞬》。
《瞬》讓她想為自己慶祝
坦言過去容易不安,並且對現狀不滿的綺貞表示,現在已逐漸學會「好好地享受恐懼與不安」,也不再追逐那虛幻的完美。
「我覺得會對現狀感到不滿是好的,但要設定一個程度。別像過去的我,即使達到或超越自己的標準,最後卻只會高興一下,接著開始挑自己毛病。現在我反而覺得,做到就該替自己跟合作的人好好慶祝」。
「隔一段時間蓄積實力,下次再來超越」的自我約定,讓她不再放大檢視自己的細碎瑕疵。該慶祝時慶祝,該邁開步伐時用力狂奔。
現在的綺貞這麼看待自己的小瑕疵
說自己缺點很多的綺貞,卻在舉例時只說出「我每天都會賴床」、「在路上看到可愛的女生,我會多看一下使個眼色(笑)」之類的答案,也許是發覺自己的答案很不「缺點」,情急之下綺貞只好望向鄰座的工作夥伴call out請求救援。
沒想到夥伴想了想,只吐出一句「你太完美了我想不到!」而綺貞則俏皮地回應:「最好是啦!」苦思一陣,突然間綺貞像是靈光閃現般表示:「我覺得我自己很沒耐性!」但隨後對於這個缺點,她有另一種看法。
「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我很願意接納自己的瑕疵。如果是大瑕疵,我會告訴自己人生很長,我可以慢慢來讓自己變得更好。如果只是小瑕疵,我反倒會覺得這是我之所以是我的地方。」
「也許沒耐性是一個小瑕疵,但也因為這項特質,不管是甜蜜的話、心動的話、感動的話,我都會立即和身邊的人分享我的心情、我的喜怒哀樂。」她補充道。
妞新聞10月主題「小瑕疵系女生」× 陳綺貞
歌詞作品貼近人心的綺貞,在觀察現代女孩方面,也同樣敏銳細膩。
「我覺得我們都習慣自己審判自己,更習慣接受別人的審判。或許是因為現代人習慣用價格判斷很多事,因此常常分不清楚價格跟價值的差別。但我真心覺得,自己的價值是不需要別人核准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價格無法衡量的價值。只要自己接納自己,我們就是很有價值的人。」
請挑選《瞬》的一篇給需要自信的女孩吧!
「我覺得,就挑〈我的驕傲無可救藥〉好了。」至於理由,綺貞輕笑表示那就要大家自行參透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