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馬爾他騎士團
The 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
41° 54’ 19” N 12° 28’ 50.1” E
Illustrations © Rachel Holland/圖2.6 Gobbler, WIKIMEDIA COMMONS
走在羅馬樹蔭濃密、時尚精品店林立的孔多蒂街(Via Condotti),會發現距離西班牙階梯(Spanish Steps)不遠的六十八號有點不一樣。雄偉的大門上方豎著兩面紅底旗幟。其中一面有馬爾他的八點白色十字,另一面只有簡單的白色十字。入口閃亮的牌子上寫著:「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 di Rodi e di Malta)。
你正站在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前,此處正是此國的大教長宮(Magisterial Palace)。這國家面積只有約五千九百九十六平方公尺,卻與一百零六個國家有邦交,在全球設有幾十處大使館。幾乎所有的南美洲國家、歐洲與非洲大多國家都承認這個國家,雖然美國、中國、印度仍不在此列。馬爾他騎士團在聯合國有常駐觀察員代表團,可以參與多數會議,簽署正式文件。馬爾他騎士團也在其他許多國際組織有派駐代表,從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到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都包括在內。
如果國家地位(statehood)是靠國際認可作為衡量標準,那麼馬爾他騎士團無疑是個國家。這國家有軍隊,是義大利軍隊中奇特的醫療單位,且有自己的醫院列車,設有一百九十二個床位。騎士團現已無空軍,但過去曾有過。一九四七年,義大利把許多軍機移轉給騎士團,避免戰後遭到制裁。如今,騎士團的空軍遺產只剩一架轟炸機,上面有馬爾他十字的塗裝,並在義大利空軍博物館展示。
要判斷馬爾他騎士團的大小可不容易。騎士團一〇四八年成立於耶路撒冷,曾有許多重要卻零散的領土,包括羅德島(Rhodes,一三一〇到一五二三年)與馬爾他(一五三〇到一七九八年),還有其他許多城鎮與城堡,及四座加勒比海上的小島(聖基茨島[Saint Christopher]、聖馬丁島[Saint Martin]、聖巴瑟米島[Saint Barthélemy]與聖克羅伊島[and Saint Croix]),但這些領土早已不歸騎士團所有。一八三四年,騎士團搬到目前的主權總部,另外在羅馬還有一個據點,即位於阿文提諾山(Aventine Hill)的馬爾他部(Magisterial Villa),也是騎士團的義大利大使館所在地。如今馬爾他騎士團有超過一萬三千五百名騎士、女騎士與司鐸,八萬名常駐志工,以及兩萬五千名員工,多數是醫療人員。
不過,這真的是一個面積五千九百九十六平方公尺的國家嗎?這問題不容易回答。光是要確認馬爾他騎士團的實際大小(比照其他國家面積計算的方式),恐怕就是個錯誤。馬爾他騎士團相當獨特,未主張擁有任何領土。不過,騎士團倒是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是符合「國際法的主權主體」。換句話說,騎士團自稱是獨立實體,世界上許多地方也承認了。但騎士團並未主張自己是國家─如果你明白其間的差異,那麼你已經比我厲害了。他們拋出的問題比答案多;什麼樣的主權沒有地方?到底應該對「哪裡」實行主權?離開孔多蒂街的大門之後,騎士團居民到底要效忠哪個政府?
我初次發現孔多蒂街六十八號時,人正在敲詐觀光客的眾多陷阱間四處遊走。看到馬爾他騎士團的旗子時,我格外開心,以為遇見時代錯置的有趣現象,一處與現代世界格格不入的古老機構。不過我現在倒不確定自己找到了什麼。孔多蒂街六十八號的地緣政治觀念既深奧又新奇。主權可來自一群人組成的網絡,且不受國界範圍的限制,這樣的概念並不容易理解。這當然令國際法專家興致勃勃。馬爾他騎士團常被拿來當法律例外的範例。一九九一年,義大利法庭的一項判決指出,騎士團具有「特殊的國際主體性」,並「擁有自己體系」。
教廷過去也有奇特的存在方式。教廷是天主教教會的宗教管轄區,但後來採用較傳統的國家形式,成為梵蒂岡城,於一九二九年成為獨立的城邦。
部分人士主張,國際組織(例如歐盟)有主權,但沒有民族性質(nationhood)。有些國家遭到外國占領、其流亡政府受到多數國家承認,就屬於這個情況。但我認為這些類比說服力不足。那些例子是傳統領土主張的補充說明,不是我在孔多蒂街看到的情況。較有說服力的論點是針對虛擬的微國家所作的比擬。那些夢想出來的國度,只存在於網際網路的大量文字之間。不過微國家就像肥皂泡那樣稍縱即逝,等到蹲在房間內的創造者覺得無聊、厭倦之後,泡泡就破了。然而,虛擬的微國家什麼事都沒做,而馬爾他騎士團卻有超過千年的歷史,不僅在國際間得到正式承認,騎士團在一百二十個國家的醫療、社會與人道計畫也備受肯定。
馬爾他騎士團在地緣政治上令人困惑,尤其是騎士團的奇特地位竟有助騎士團活動,而不是種阻礙。騎士團聲稱其目標是「捍衛(天主教)信仰,扶弱濟貧」,雖然有明顯的宗教目的,卻比傳統國家在世上更暢行無阻。騎士團在世界各地進行救援任務,在伯利恆經營首屈一指的婦女醫院、在土耳其邊境的基利斯(Kilis)設立戰地醫院,照顧敘利亞難民,也在敘利亞阿勒頗成立兒童醫院。二〇一六年,超過三萬一千人逃到地中海彼岸,給予他們醫療與人道救援的就是騎士團的義大利志工。
騎士團在現代世界上推動宗教與慈善活動,似乎與巴洛克式的官員職銜不搭調。在騎士團中「具有無上權威」的是大教長(Prince, Grand Master and Fra’)。二〇一七年一月前,第七十九任大教長是英國人馬修.費斯汀(Fra’ Matthew Festing)。大教長住在羅馬大教長宮,是由「國務委員會」選舉出的終身職。然而費斯汀的任期縮短,沒能終身任職,原因在於前所未見的風波,以及教宗介入騎士團的現代領導權。
二〇一七年,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介入費斯汀與他的第三順位繼承人、外務大臣亞伯列特. 馮. 波塞拉格(Albrecht von Boeselager)之間的爭端。教宗要求費斯汀辭職,而費斯汀的回答是:「好,沒關係。」「你必須接受戒律,」費斯汀解釋;「你得服從,就是這樣。」雖然有人認為這是梵蒂岡入侵或接管,但費斯汀服從教宗的意志多是出於遵守天主教教律,不是某國領導者向另一國投降。在本書寫作時,大教長由吉亞科莫.達拉.托雷.德譚畢歐.迪桑吉內多(Giacomo dalla Torre del Tempio di Sanguinetto)暫代一年。接下來幾年,不妨好好注意教宗允許這個「主權騎士團」擁有多少主權,選擇自己的領袖。
持有馬爾他騎士團護照的除了大教長之外,還有事務大臣與外務大臣。騎士團未發行其他「普通護照」,因此這三份護照是全球最稀有、且受國際承認的護照。騎士團發行四百份「外交護照」給全球職員。這個沒有國家的主權國度會由大教長宮發行官方用品,包括正式貨幣。騎士團從一三一八年起發行貨幣,如今稱為斯庫多(scudo),可進一步區分成面額更小的塔里(tarì)、葛蘭尼(grani)與皮奇歐利(Piccioli),匯率釘住歐元。基本上,這些貨幣是供收藏家收藏用的,斯庫多只有騎士團本身承認。不過,騎士團發行的郵票有將近六十國承認,包括古巴與蒙古。
騎士團這個奇特的國家,因為諸多奇特事蹟而更加有魅力。不過,馬爾他騎士團並沒有過時。馬爾他騎士團是全球重要的慈善與醫療協助提供者,每年嘉惠數十萬人。馬爾他騎士團是個認真的國家,認真到陰謀論者指稱,騎士團常與強權結合,暗中滲透世界各地的政府,想奪回聖地。這故事被伊斯蘭聖戰士引用,號召追隨者攻擊騎士團的大使館。因此騎士團在中東地區的大使館還得發表正式聲明,否認這些抹黑的謠言。
從某些層面來看,騎士團的角色與性質很容易了解:它是古老的天主教機構,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但它也有神祕的色彩。這神祕色彩並不是騎士團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而是人人皆知的特別之處。這是沒有領土的國家、沒有邊界的主權。這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只有約五千九百九十六平方公尺的大教長宮。但在許多方面來看,這也是最大的國家。馬爾他騎士團只涵蓋小小的範圍,活動卻深入世界的各個角落。
馬爾他騎士團的義大利使館。©Gobbler, WIKIMEDIA COMMONS
本文摘自《圖外之地:39個從地圖上逃逸的地理異數,一場新烏托邦的世界探尋》
▎版權熱銷12國《地圖之外》最新續作
又一部值得珍藏的地圖探索之書! ▎
「我們都搭上了疾駛且迷失方向的地理列車,不知道將前往何方,也不能下車。我們能做的,就是睜大眼睛,緊抓不放。」
英國地理學家阿拉史泰爾.邦尼特繼全球暢銷書《地圖之外》後,再次以邦尼特式醒世、詼諧且富有詩意的口吻,帶領讀者深入39個最隱密、叛逆,甚至企圖從地圖上掙脫的地方異數,挑戰我們對全球地理的既有認知!
★ 各地點隨篇附有詳細經緯度座標,可與Google Map搭配閱讀:實際街景、地理現狀及照片,完全滿足探險樂趣。
出版社:臉譜出版
作者:阿拉史泰爾.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