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飽已經成了你的固定行程,內建眼袋與黑眼圈的夾擊讓你早上根本不用化煙燻妝就可以出門嗎?睡眠品質不好,跟一些根深柢固的錯誤觀念很有關連,快來瞧瞧以下迷思你有幾個吧。
睡不飽可以補回來
迷思:平常睡不夠,週末多睡一點補回來就好
事實:養成每天固定就寢與起床的時間,養成身體的生理時鐘,會有比較好的睡眠品質,所以平常都熬夜週末睡一整天都還是會感到很累(老師在說,你有沒有在聽!)而且並不是睡越多越好呢,研究證實每天睡超過八小時的人,反而比平均六至八小時的人短命,因為這樣表示他體力較弱,也比較不健康。
運動幫助睡眠
迷思:睡前運動一下會比較累,晚上才睡得香
事實:在睡前三小時就結束運動,讓身體完全冷卻才睡得好,不然過高的體溫跟新陳代謝運轉會讓你太興奮而睡不著(也算是某種程度的慾火焚身嗎?)。
老人根本睡不多
迷思:年紀大的人睡得比較少(因為我爸都五點就起床啊!)
事實:隨著年紀漸長,其實需要的睡眠時間並沒有減少,仍是7-9個小時最為適當,但年紀大的人比較需要的是午後小憩,或在白天額外補充一些睡眠。
別讓大腦過勞
迷思:睡覺時就是讓大腦休息一下啦
事實:睡眠其實是讓身體休息,大腦在睡著時其實還是在工作的,不然你可能會忘記呼吸喔。
半夜醒了怎麼辦
迷思:睡到一半醒了,最好留在床上,不然只會越來越清醒而已
事實:如果無法在15至20分鐘內再度入睡,不妨做些讓自己容易入睡的事情,比方聽聽音樂、或是看點書,如果一直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有時反而會因為壓力更睡不著(結果就一路翻白眼滾到天亮)。
睡前要做些啥
迷思:晚上就應該待在房間「培養」睡眠情緒,但還不想睡就看書看電視滑iPad!
事實:待在臥室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睡覺」,所以其實還在做其他事情就不需要進房間,如果你習慣在床上看電視或上網很久,反而會影響睡眠品質(研究已經證實,在暗暗的房間使用電腦、手機、iPad等電子用品,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而損害睡眠品質)。
睡前到底要不要….(羞)
迷思:睡前如果有親密行為,會讓人更睡不著的!
事實:其實在親密行為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讓身體感到舒適放鬆,會更容易入睡(當然,如果你沒有滿足到的話,可能還是會睡不太好)。
蓋厚被子好舒適
迷思:用厚厚的被子蓋住,會更容易入睡。
事實:每個人的睡眠習慣不一,但以生理性來說,稍冷的溫度會讓人比較容易入睡,所以把窗戶開個小縫吧,讓新鮮空氣可以透進來,也比較不容易做惡夢。
枕邊人鼾聲吵到你
迷思:打鼾是很正常的啦,誰都會有嘛,只是程度不同。
事實: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打鼾是很普遍且無害的狀態,但如果你的鼾聲過於大聲(特別是你的枕邊人因此夜夜難眠),那你就有高度危險的可能性有「呼吸暫停」的症狀,此時還是要看醫生尋求相關解決方法(不然要是有天呼吸完全停止怎麼辦)。
睡前小酌好放鬆
迷思:在睡前喝點小酒可以睡得更好更香。
事實:在睡前喝點酒可能會讓身體比較放鬆並感到睏倦,但喝的太多可是會有反效果的,而且在喝完酒後的幾個小時身體反而容易進入警戒狀態,容易出現半夜醒來的情形(你可能說那就喝到大醉好了,但這樣會有宿醉啊,不可不可)。
以上10個迷思,你有幾個呢?快改正觀念,追求良好品質的睡眠才能越睡越有精神喔。
Source: sleep myths – women’s health mag、7 myths about sleep – web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