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媽媽妞社團曾有媽媽發文詢問:「在公園玩耍時,自己小孩被沒家教的小朋友欺負怎麼辦?」有的是被排擠、有的是搶玩具,如果是手足衝突,父母當然有教養權,該罵就罵、該罰該罰,但如果是別人家的幼兒呢?不能打又不能罵,又不甘心灰頭土臉的帶小孩離開……到底該怎麼做出正面示範?
source: unsplash
教養專家王宏哲在新書《教養的秘密》中提出解答:大人可以幫助孩子與對方溝通,或是一起加入遊戲,協助他們熟悉彼此當然都很好;但如果是遇到「小霸王」,無法溝通、不受教也不妥協,那麼大人在盡到告知、提醒的義務後,最後還是可以帶著自己家的小孩離開現場,到別的遊戲區或是玩別的遊戲。
source: unsplash
很多大人可能會擔心自己就是作出了妥協、柔弱的示範,但王宏哲解釋:「當人家的小孩教養出了問題,我們沒辦法一時半刻就馬上教會他、留下來跟對方吵架也只會增加更多衝突,倒不如把這些孩子當作負面教材,但還是會跟自己小孩說:『我相信他不是每一次都是故意的』讓孩子相信這世界的美好。」
妞編輯也認為帶離現場不代表示弱,或是讓小孩受委屈,而是教孩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跟你玩不起來、處不好,我不一定要待在讓自己不舒適的環境裡。」而且遇到這種沒家教的小孩,當然是帶著孩子越遠越好啊~(遇到危險就逃,這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做法沒錯吧?)
source: unsplash
但還有另一種情形是「別人家小孩來搶你家小孩的玩具」怎麼辦?當然,分享是好事、但我們也不能強迫小孩每次都要分出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因此如果是你家小孩想玩人家的東西,大人可以教孩子練習:「借東西」的禮儀,如何有禮貌地說出「我也想玩」的意圖,並告知什麼時候歸還;如果你家小孩不願意出借玩具,大人則要適時地引導他體會小孩也想玩的渴望,例如交換玩具、輪流玩。若孩子順利出借玩具,大人當然也要大大的稱讚~
人生中會遇到無數次的社交衝突,雖然現在很多家長主張「以牙還牙」,但老實說這種方法不適用於每個小孩(像個性溫和、內向的小孩),我們也不期待小孩有這樣暴戾的行為,但至少我們可以教小孩如何保護自己:離開現場、明確表達出自己的意願(「不要、我不喜歡」)、提出解決辦法(我們交換、輪流)、或是找大人求助。而且還要在家裡多練習,未來也才能順利的應用在社交生活中。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