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新手媽媽來說,前輩們說的話就是金科玉律,畢竟在育嬰這個廣大又陌生的領域裡,婆婆媽媽的一句話,可能就讓寶寶不再哭泣或吵鬧。但其中有些觀念,真的還適合現代的環境嗎?讓妞新聞用科學及醫學的角度一一幫你破除這些育嬰的小迷思。
一出生就吃米糊
有些孩子因為剛出生時會厭奶,許多婆婆媽媽的方式就是直接餵食米糊,加上台灣早年不流行母乳哺育,許多長輩覺得孩子們不吃母奶也可以健健康康長大。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母乳中含有許多大腦發育時的必要成份,比起奶粉來說也比較不甜,較不容易形成蛀牙,加上哺育母乳本身對於母體恢復也大有幫助,所以現在許多醫院跟機構都很鼓勵哺育母乳喔。
即使媽媽不選擇母乳哺育,副食品(米糊)還是建議到六個月以上再行食用,剛出生的孩子腸胃還沒有完全發育,太早開始食用容易過敏、腹瀉。若要食用副食品也建議一定要購買合格的產品,或是自行製作,千萬不可以直接用一般大人食用的食物取代喔(日前就發生過爺爺餵孫子薯條裡的薯泥,造成嬰兒腸栓塞的新聞呀!)。
媽媽先嚼一嚼再餵孩子
小時候大家一定都被這樣餵過飯,媽媽先用湯匙取一口飯,嚼一嚼後再給孩子吃,這樣不但可以保證食物不會太燙,也可以讓孩子的腸胃負擔較小。這樣對嗎?
其實這樣的步驟,反而會讓孩子喪失自行咀嚼、消化的能力,畢竟消化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在口腔內讓唾液初步分解食物,這樣做其實不利於孩子的消化分泌及牙齒的發育。同時,大人嘴裡的細菌也容易因此進入孩子體內,反而更容易造成蛀牙,或是疾病的傳染。
發燒就是要蓋厚被子睡覺
小時候一發燒,大人就會把自己裹成一條小春捲去睡覺,說是熱出一身汗就會好了,但其實這樣反而容易變成高熱昏厥!應該要稍稍把衣服解開,但是保持手腳的保暖,並同時以冰袋輕敷或是毛巾擦拭,藉由水分蒸發來帶走些許熱量。同時為了怕流汗時又吹到風著涼,裡面要穿著吸汗的棉質內衣,並於數小時注意是否需要更換。
冬天一定要包成小粽子
好怕孩子著涼,所以寒流來時更是要包成個小粽子,毛衣、圍巾、帽子全副武裝,包個密不透風才可以保證不要感冒呀!
大人們都忘了,孩子的體溫其實比大人更高一些,但他們的中樞仍在發育中,且皮下脂肪薄,比較容易散熱,身體調節溫度功能自然較成人差些,但是穿太多對孩子是很大的負擔(因為他們不能散熱啊)。要怎麼判斷會不會不夠暖呢?只要摸摸孩子的掌心跟腳心,如果還是暖的,就表示現在的衣著已經足夠。
Source: Baby zone
生病了就去廟裡吃個香灰
講到宗教因素,許多媽媽都有自己的堅持,也都很反對用這樣「過時」的方式來治療孩子,在這邊姑且不論各個宗教的背景因素,如果不是真的會危害到孩子健康的程度(直接吃香灰就有點誇張了),又可以讓老人家可以藉此安心,何樂而不為?
兔編自己被帶去廟裡收驚過,所謂的喝香灰水也是抿一口而已,不需要乾杯的。如果是一些不會危害到健康的習俗,像是拜床母,就抱持著孝順長輩的心態配合吧,畢竟長輩的初衷也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喔。
以上小小澄清一些迷思,提供大家一個更為醫學健康的角度養育孩子,給各位媽媽們參考看看。
Source: Feng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