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而言,「愛孩子」是出於本能,我們不自覺地就想要為他們犧牲奉獻,每天抱抱他、親親他;但不否認,這世界上有許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小孩,甚至暴力相像。今天妞編輯要跟各位介紹的這本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就是要探討孩子如果在小時候受到創傷,會自動癒合,成為健康的大人嗎?
這本書是由醫學博士布魯斯D培理所著,他的專長是兒童心理健康和神經科學,專門研究創傷是如何改變孩子們的大腦,影響往後的人格及身心發展。在書中,培理舉例了多件受到重大傷害的孩子,有的是被性侵、有的是被大人無意識的嚴重忽略。
被長期家暴、長期性侵、目睹兇殺案的孩子
案發主角的年齡都很小,只有2歲、3歲,我們都以為他們會不記得這些慘痛的經驗,但其實他們都記得。
小蒂娜從4歲開始就被保母的16歲兒子性侵長達3年的時間,因此她7歲第一次與成年心理醫師見面就想拉下對方的褲子拉鍊,因為小蒂娜認為所有男人看到她都只想到「性」,平時在課堂上表現也不佳,出現無法專心上課、易怒的表現;3歲的珊蒂目睹媽媽被刀子姦殺,並和屍體相處長達11個小時才被發現,從此見到銀製器具都會發抖,有時也會躲在桌下一動也不動,長達數個小時。
小蒂娜因為無法調解長期被性侵時的恐懼,壓力系統被持續刺激,因此遇到「情緒問題」時反應會更加劇烈,出現暴躁、易怒的行為。附帶的,小蒂娜也會像受驚的小動物一樣持續觀察四周環境、人們的情緒,觀察對方是否有敵意,以便隨時保護自己,但對上課、平靜的良性活動就無法顯得專心。
而3歲的珊蒂則是相反,一方面她也產生了戰或逃的反應,對外在的刺激異常敏感,但在某些時候又會突然出現神遊、做白日夢的樣子,而這就是敏感過頭的後果,出現「解離反應」。
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有著最原始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都會引發幼兒的「戰或逃反應」,對原始人而言,這是保護、生存的機制,他們的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心跳、血壓升高,以便應付接下來的危險;但如果是年紀太小或是過於弱小的生物,則會出現自我保護機制「解離反應」,大腦會做好受傷的準備,四肢血液減少,心跳速率變慢,以減少傷口的出血量。
「戰或逃反應」跟「解離反應」的表現都很像是幼童注意力缺失、過動或獨立反抗,他們異常叛逆而且不聽話,個性暴躁又易怒,但其實這是重大創傷的後果。
在培理的研究中,人的大腦是由下往上的發展:腦幹(掌管血壓、心跳速率、體溫)>間腦(掌管「警覺」:食慾/飽足、睡眠)>邊緣系統(掌管「情感依附」:性行為、情緒反應、動作調節)>大腦皮質(掌管抽象思考、具體思考、親和力)。如果孩子從小就受到暴力創傷,兒童的大腦從底層(腦幹、間腦)就會發育不全,從最基本的睡眠品質就會受影響,食慾也可能不佳,嚴重影響生理及心理,更別說他們如何健全地與人交往。
媽媽苦但媽媽說不出?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
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讓媽媽們盡情問問題、找答案、分享喜怒哀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