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抱歉/遺憾
這個字讓我們發現
英國人為什麼拒絕為他們過度使用「抱歉」說抱歉
最近的一項調查指出,英國人平均一輩子要講一百九十萬次的抱歉;而有些人可能還覺得這個數字只是保守的估計而已。從這一點,我們或許可以推論出英國人特別有禮貌―如果抱歉始終,或者甚至經常,表示直接了當的道歉的話,那麼這個推論可能為真。然而,事實不然。他們之所以到處說抱歉,那是因為在他們的英語裡,這個字的含義非常廣泛而多變。
吉爾(A. A. Gill)在撰文提醒那些去倫敦看奧運的遊客時,就誇口說道:「倫敦人的脾氣永遠都是那麼暴躁、易怒,我想我們一睜開眼睛就開始生氣。那些英國人喝茶時的禮節、誇大的『請』和『謝謝您』,說真的,都只是我們用來掩飾自己壞脾氣的口罩而已。比方說,『sorry』這個字就有十幾種不同的語調和說法,其中只有一種是真的表示『對不起』。」
這個字的短短兩個音節,卻可以傳達眾多的情緒與意義,以下只是舉幾個例子而已。
「Sorry!」(我踩到你的腳了。)
「Sorry.」(你踩到我的腳了。)
「Sorry?」(我沒聽到你剛剛在說什麼。)
「SOrry.」(你是白痴啊。)
「SORRY.」(給我滾。)
「SorRY」(有些人還真大膽!)
「I’m sorry but……」(其實我也一點不覺得。)
「Sorry……」(我幫不了你。)
當然這一切都跟說話的語調有關,於是「sorry」從此就永遠在翻譯中迷航了。有位美國朋友永遠都忘不了她終於搞懂:原來抱歉也可以是在英國這個階級社會體系中被動攻擊、以退為進的一種工具―將人打發走的一種形式。她剛到英國唸大學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怎麼誠懇地跟她道歉,其實只是要她認清自己的本分而已,但是她卻很真誠地回答:「哦,不會,沒有關係!真的沒有關係!」她怎麼會知道呢?有時候,幸運之神還是會眷顧無知之人。
英國人是出了名懂得以退為進,因為他們似乎從來不說出心裡的話―至少不會說出來。在英國文化中,像抱歉這樣一個具有緩和作用的詞彙可能會有各種深淺不一的意思,一個外來者是無法分辨出其中幽微的差別,尤其這個人若是來自一個比較習慣有話直說的文化,或是來自一個對於陌生人之間閒聊話題寬容度比較高的文化,那就更無法體會了。除了用來表示道歉之外,英國人也用抱歉一詞來表示抗議、請你再說一次、安撫他人、化解社交上的尷尬―就算用來表示機率沒有比較高,也能稱得上是旗鼓相當―可是大部份的時候,他們的目的都只是表示一種特別屬於英國的禮貌,也就是:禮貌的拒絕。
英國的禮節通常以社會語言學家潘妮若普.布朗(Penelope Brown)和史蒂芬.李文森(Stephen C. Levinson)所謂的「負面禮貌」(negative politeness)的形式出現―全都仰仗跟他人保持彼此尊重的距離,而不侵犯到他們;反之,「正面禮貌」(positive politeness)則是比較廣泛的包容,認定他人會希望得到我們的認同。
唯有日本人―負面禮貌大師―才有勉強接近英國人抱歉的這種反應。難怪去英國觀光的美國人經常猝不及防,也經常覺得自己成了被動攻擊或是被人打發的目標,而不是感受到禮貌。他們對於在英國什麼才是禮貌的誤解並不出人意外,因為美國人就是正面禮貌的縮影。
當美國人說抱歉時,他們大多是真的表示歉意;可是,至少在英國人的耳朵裡聽起來,他們未必是表示口頭上所說的意思。美國人好像習慣會重覆說一些空洞的話,像是「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而且他們也會輕易地給予別人或接受別人的讚美,即使對陌生人也是不吝惜。英國人覺得這樣的行為極度可疑,於是美國人就此得到了不誠懇的名聲。
英國小說家派翠西亞.芬妮(Patricia Finney)曾經說過,她超愛美國人,因為「不管別人是不是真的尊敬我,只要他們對我以禮相待,表示尊重就行了……我真的不在乎在結帳櫃台那些祝我有美好一天的友善美國人心裡是不是真的想著:『祝你今日走狗屎運吧,你這個自以為是的英國老太婆!』,只要我不知道就好了。反正我覺得誠懇這回事是被過度評價了。」但是美國人卻不這麼想。美國人重視真誠,更勝於其他的人格特質。(要不然他們又怎麼能確定大南瓜頭[譯註14]會去收成他們的南瓜田?)芬妮的一位美國朋友就據此為他的同胞辯解,說美國人「……確實尊敬別人,不是裝出來的」。
或許是因為美國人已經習以為常,就像英國人在說抱歉的時候一樣,肯定沒有預期別人會有所回應。所以當某位店員對著一位朋友的祖父說:「祝你有美好的一天!」而對方卻回答:「謝謝你,但是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時,你能想像他有多震驚嗎?
美國人擅長交際,喜歡爭取別人的認同;他們總是在尋找跟其他人之間共同點,也是真心地想要發現彼此之間的聯繫。而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讚美與恭維―尤其是對完全陌生的人。(「我真的好喜歡你的這個!」「你的那個真是棒啊!」)這是因為美國社會的階級流動性會導致人的不安全感,你在社會階級中的地位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因為你做什麼(還有你賺多少錢)。因此,美國人才會不斷地向外尋求保證,確認他們沒有做錯事情;但是不可思議的是,他們也從不吝於給予別人這樣的保證。這可能就是芬妮所說的特質了。
在英國文化中,大家都想當然爾地認為你的地位穩固,也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誰是真的知道呢?幾乎一個也沒有。抱歉和美國人的讚美都有相似的社會功能。碰到無話可說的時候,這樣的一句話可以避免社交上的尷尬,然後藉此轉移方向(英國)或是尋求聯結(美國)―全都打著禮貌的旗號。抱歉也同時可以避免衝突,並且讓人(如果說得夠誠懇的話)表現出其實他是多麼可愛的一個人,儘管有那麼一點點的過失。美國人的讚美則考慮到一些聯結的空間,強化你在感到自在的那個程度裡的歸屬感―如果你是美國人的話,至少有這樣的功能。
不論如何,這都讓你有些話可以說。講到這一點,珍.奧斯汀(Jane Austen)對於抱歉一詞還有最後一句話要說。以下是她寫給姊姊的信:
我最親愛的卡珊卓,
自從我在前一封信的結尾裡跟妳說,我預期不會再有什麼話好跟妳說了,這似乎比我原先設想的還要更接近真實,因為我覺得好像沒有什麼⋯⋯因此,妳可要有心理準備,在這封信的其他幾頁裡無非都是「很高興如何如何」與「很遺憾如何如何」的彼此交替─然而,不幸的是,我沒看到什麼值得高興的事,除非我把威爾莫太太(Mrs. Wylmot)又生了一個兒子和盧肯勛爵(Lord Lucan)娶了一名小妾也都視為喜事一椿,這兩件事對當事人來說,當然都是喜事;─可是我卻發現很多讓人遺憾的情況,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妳的歸期又延後了,而我能不能撐到妳的第一個歸期都不無疑問。悲傷也是徒勞─我聽說就連瑪麗皇后的悲傷對她也毫無助益,因此就更無法期待我的悲傷能有什麼好處了。─我們都很遺憾,現在話都已經講完了。
譯註14:Great Pumpkin是連環漫畫「史努比」裡的角色,但是卻從來沒有人看過,相當於耶誕老公公和復活節的兔子。唯有奈勒斯.潘貝魯特(Linus van Pelt)相信大南瓜頭的存在,每年的萬聖節都要躲在南瓜田裡等著他出現。
【延伸閱讀】
好書就是好書~
妞書僮推薦你有趣又長知識的話題書
作者莫爾親身經歷英美文化的衝擊,於是開始講故事~從單字開始,飽覽英/美語間的傲慢與偏見(哎唷~讀一讀有種瞬間感染英國人語氣的fu~~)
本文摘自《這不是英語》
出版社:臉譜出版
作者:艾琳‧莫爾Erin Moore
譯者:劉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