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ola
第55屆金馬獎入圍名單公布後,雖然有許多聲音紛紛指出金馬獎又被「滲透」了,畢竟囊括12項大獎提名的是部中國作品──張藝謀導演的《影》。不過,國片還是有很不錯的表現,除了最風光的《誰先愛上他的》獲得8項提名之外,《范保德》與《幸福城市》分別入圍了5項與4項,其他台灣作品也有令人期待的提名。其中,《幸福城市》真的是部讓人看完心情低落卻充滿驚嘆的電影,入圍了最佳原著劇本、男女配角與最佳新演員。
電影的107分鐘裡,觀眾得以見到改變老張生命的三個夜晚。電影首先從未來時空開始述說,背景為2049年,老張與妻子住在名為「幸福城市」的安養中心。一個一生充滿遺憾的男人,究竟為何會走到這步田地?透過三段不同的時空,看單純想要幸福有多難,人生酸甜苦辣,為何只能留下苦澀?
既然入圍獎項中多為演技獎,就從演員開始談起吧。首先,入圍最佳新演員的謝章穎,在片中飾演的小小張,只在片尾短暫出現,但演技已受到肯定,便可得知這短短的幾分鐘,情緒張力多麼豐富。青少年期的小小張無非就是個屁孩,因為偷機車被扣留在警局,因而認識了丁寧飾演的「王姐」。放蕩不羈、桀傲不遜卻又帶有那個年紀該有的純真,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導致的情緒崩潰,使得謝章穎順利入圍最佳新演員。
五月天的粉絲可能會衝著石頭的演出為《幸福城市》買單。這並不是石頭第一次出演電影,但是卻是他首次嘗試反派,這也是他一直想挑戰的角色。片中的演出不但壞到骨子裡,大量裸露的演出也非常敬業,不能說是「犧牲」,因為他自己還想全裸呢,可惜被導演拒絕了。雖然石頭演出的「石部長」使壞的片段很是精彩,但電影對於這個角色的動機並沒有太多著墨,惋惜之餘,或許導演也希望能夠反映現實中,很多時候我們不見得都能夠理解旁人行事的原因。
高捷飾演的老張與妻子其實年紀也沒多大,但可以臆測這是導演對未來社會的想像。過去演過《新宿事件》、《神鎗手》與《五湖四海》以及其他黑幫相關電影的高捷,給人的感覺總是帶點黑社會的影子,那樣的冷峻、狠勁與為人兩肋插刀的義氣,光從凶狠的眼神便可略知一二。一窺老張的晚年,觀眾隱隱猜測老張的過去是否經歷過什麼滄桑,造就他冷靜且計畫周詳的個性,而當心願了解,卻又全然解脫似的毫不在乎。還沒看到後兩段之前,無法體會到老張由高捷飾演是多麼適切,但當恍然大悟的感覺襲來,更多止不住的情緒卻只剩下苦楚。
未來篇首先告訴觀眾老張的晚年發生了什麼事,接著一個轉場來到四十年前,按照電影設定,其實就是觀眾所處的「現在」再往回推個十年左右。李鴻其飾演初出茅廬擔任便衣警察的「小張」,可以說是《幸福城市》裡最痛苦的角色了。三段時空的中段,兩面不是人、性格的轉變與成長的辛酸都由他來承受,也讓李鴻其坦言拍攝期間必須看心理諮商,因小張的人生實在太苦、太黑暗了。讓李鴻其入圍最佳男配角的關鍵勢必為片中他許多崩潰情緒的展現,李鴻其在訪問時也提到,拍攝時常常需要在角落先呼自己巴掌,讓自己處於被羞辱與憤怒的狀態,才能完美進入角色的情緒。
最後,最讓人驚豔的莫過於丁寧了。與謝章穎同樣只在最短的過去篇裡出現,但兩人的互動幾乎可說是全片最精彩的片段。情緒波動更甚謝章穎,且由於他們兩人是電影當中唯二曾經離真正的幸福極為近的角色,反差之下,滿足與苦澀憤恨地吐出,造就幸福城市裡該幸福卻不幸福的人們的無奈。
與朋友觀影後討論時提到,電影片名與海報都會誤導大眾,以為這是部溫馨的家庭電影,但其實黑暗程度不下《血觀音》與《大佛普拉斯》,心情沉重久久不能自已。雖然在這三部中,個人喜歡的程度《幸福城市》位居最低位,但細想後認為原因正是因為《幸福城市》述說的故事離我們太近了。《血觀音》再怎麼說也與政治有關,而《大佛普拉斯》更深層的探討社會底層的故事,但,《幸福城市》說的是一個平凡高中生、一位年輕氣盛的警察、一位退休警衛的故事。他們可能就在我們周圍,故事太真實,讓人不敢碰觸,因為它並非會幻滅的泡泡。
即便如此黑暗,與朋友觀影時兩人都想到了《范保德》,慢條斯理的敘事,帶領觀眾一步步深入角色內心的表現手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導演堅持使用35釐米拍攝,成了我喜愛《幸福城市》勝過《范保德》的原因。雖然透過這樣的拍攝手法,使得原本就必須跨越技術障礙的未來篇更顯突兀,但整體呈現上毫無違和,反倒是《范保德》,即使說的是過去的故事,畫面美到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美術設計,也入圍金馬獎相同獎項,但反而太過乾淨了,成為使人抽離的奇幻感。同時,《范保德》裡的時空跳換較容易使觀眾措手不及,比起《幸福城市》簡單扼要的倒敘法,後者更能清楚的將故事表達出來。
從片名、安養院名,到新聞畫面、同事眼中小張的生活,電影時不時出現「幸福」兩字,但到頭來談討的還真的是「幸福在哪?」是遍尋不著的青鳥?抑或是簡簡單單的生活?老張的勢在必行、小張的頓悟世事與小小張的無所畏懼,或許在某些人看來,其實都是幸福的,但合在一起,成了這位主人翁一生的苦痛。真正的幸福只在107分鐘裡曇花一現,這也是為何我認為那個代表真正幸福的畫面稍嫌太長,若能再縮短些,更能凸顯幸福不常在。
朋友提到《幸福城市》參加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時,曾有記者詢問導演,英文片名「Cities of Last Things」是否與美國作家Paul Auster的反烏托邦小說《In the Country of Last Things》有關。雖然導演表示並非因此書而命名,但概念是類似的,都是以「將每一分鐘當作最後一分鐘來活」。也因此,在電影當中觀眾可以看到,不管是老張、小張或小小張,其實都很是努力、認真地在生活,只可惜命運作弄造就其充滿遺憾的人生。
最後,來談談本片的科幻元素。科幻電影礙於經費,一直是國片發展上較難拍出的片型,《幸福城市》雖然只有未來篇有使用到科幻元素,但可是非常真實呢!未免暴雷,一些其餘機制就不多談,比較特別的是如同電影《鐘點戰》裡將壽命時間植入手臂的概念,在《幸福城市》的未來時空,每個人都植有晶片,用來記錄個人身分極為方便,但同時也衍生出不同的身分造假方式,值得目前技術還沒發展到那個階段的人類好好思考。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作者Viola,《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管理者,喜歡看電影,熱愛吸取電影資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影痴。平常秉持專業,理性介紹電影的Viola只要碰上喜歡的男女演員,就會無法自拔的從影痴變花痴。
■《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部落格、FB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