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悠幾千年,只要有人的存在,就需要食物,中國食物的歷史當然也跟著久遠了。當我們身在其中,自然覺得一切的食材都天經地義,即使是許多連台灣人都無法接受的食材,但也因為文化背景、地理環境及歷史的影響,讓我們的接受度高過西方人。但這位對美食充滿好奇及熱情的英國女子: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不但努力地無所不吃,更將她體驗到的風俗民情紀錄下來。誰想得到,這位土生土長的英國女子,竟然出了三本的烹飪書籍,並且都是中國的食物!
前兩本《四川烹飪》和《湘菜譜》不僅獲得烹飪書籍的獎項,更受到各類媒體的歡迎,而這本《魚翅與花椒》更不像一般美食書充滿美美的彩色照片,書中滿滿的文字,食譜也不多,紀錄下的都是她對美食的所見所聞。
從1994年開始,她穿梭在中國的美食世界中十幾個年頭,經歷過許多時期,改革開放影響了人民的生活,也影響了人的價值觀,直接或間接的表現在對食物的看法及行為上,在她眼中的中國,食物代表了人的心思及文化,看看《魚翅與花椒》,一起讚嘆我們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吧!
【試閱內容】
在這裡,你無法明確判斷眼前的東西能不能食用。你可以津津有味地嚼一頂帽子,或是朝牆壁咬下一大口;同樣的,你也可以用午餐的食材蓋一間小屋子。
在這裡,只要一把刀,就能把食材處理成各種形狀。你可以「切」,可以「片」,也可以「斬」、「砍」、「捶」、「刮」、「剜」,再加上切入的角度和切割的方向,變化出千變萬化的刀法。
在這裡,食物完全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人們的語言。他們說在愛情裡嫉妒的人是「吃醋」,「吃苦」則是對於生存的悲傷與艱難最好的形容。
這裡是中國,一個奇妙的飲食大國。
【作者簡介】
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
在牛津長大,於劍橋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其後於倫敦亞非學院以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獲得中國研究碩士學位。一九九四年,扶霞在獲得了英國文化協會獎學金補助後,前往中國四川大學就讀一年;其後又在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接受了三個月的專業廚師訓練。扶霞著有三本書,分別是《四川烹飪》(Sichuan Cookery,在美國以《天府之國》(Land of Plenty)書名出版)、《湘菜譜》(Revolutionary Chinese Cookbook: Recipes from Hunan Province)、《魚翅與花椒》(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A Sweet-Sour Memoir of Eating in China)。
她在BBC中文頻道首度與中國當地電台合作時,擔任與成都電台合作的「吃東吃西」電台節目共同製作人,這是一系列以飲食為主題的雙語節目。她的文章曾刊登於各大報章雜誌,包括《金融時報》《紐約客》《美食家》《四川烹飪》雜誌等。她的作品也先後贏得了許多獎項。二○一○年,湖南省政府特別頒獎以肯定扶霞對湖南料理國際化的貢獻。
扶霞在最近十年裡,長期從事演講與烹飪示範工作,有時是獨立進行,有時則是和中國廚師合作,足跡踏遍了巴塞隆納、雪梨、紐約、加州、杜林、北京、上海與成都。她還曾擔任過中國烹飪旅行團的領隊。扶霞目前是倫敦「水月巴山餐飲集團」的顧問,負責對這家川菜館的菜單提出建議,同時指導或協助員工訓練,以及接待媒體的採訪。
【譯者簡介】
鍾沛君台大外文系、輔大翻譯研究所畢業,專職中英同∕逐步口譯、書籍文件筆譯,譯有暢銷書《大腦、演化、人》《與神共餐》。
Source: 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