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新冠肺炎的疫情資訊顯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重症率都較低,但自從出現Delta變種病毒後,在國際間風雲變色,尚不能打疫苗的幼童成了高風險族群,再加上學校已正式開學,許多家長相當擔心回校園後,會增加群聚感染風險。
0至3歲嬰幼兒的傳染力恐怕更快
source:unsplash
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年幼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傳播新冠病毒!」根據8月16日JAMA Pediatrics線上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這篇是由加拿大公共衛生機構執行的一項大型新研究,題目是:「Association of Age and Pediatric 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發現與年齡較大的兒童相比,年齡較小的兒童可能更容易傳播新冠病毒,其中屬0至3歲的嬰幼兒傳播力最高。
這項研究於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進行。研究人員研究了新冠病毒在6,280個家庭中的傳播情況。從家庭中第一個未滿18歲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尋找繼發病例,以及在第一個孩子生病後的兩週內在發病的其他家庭成員。
年齡組共有四組,分別為0至3歲、4至8歲、9至13歲和14至17歲。研究人員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傳播鏈隨著受感染的兒童而停止,但在27.3%的家庭中,兒童會將病毒傳染給至少一名其他家庭成員。研究發現:「3歲或以下兒童感染時,家庭傳播的機率比14至17歲之間高出約 40%。」雖然這項研究期發生在2020年開始接種疫苗之前進行,也就是說所有家庭成員都未接種疫苗,也是在Delta變種病毒出現之前。但是這項研究還是「更新」了專家們對新冠病毒傳播風險的理解。
嬰幼兒染疫為何傳染力如此高?
原因在於「親密照護」
source:unsplash
這項研究證明了,雖然0至3歲的嬰幼兒將新冠病毒帶入家中的可能性低於青少年,但一旦他們被感染,他們更有可能將病毒傳播給家裡的其他人。為什麼呢?吳昌騰醫師指出,與青少年相比,最年幼的孩子也可能攜帶更高水平的病毒,或病毒脫落率更高。
另外,嬰幼兒和青少年的行為差異也是一個關鍵,因為嬰兒和蹣跚學步的孩子經常得到更直接、密切接觸的照護,也就更容易將疾病傳播給父母或其他照顧者。因此吳昌騰醫師提醒家長,在家庭環境中照顧生病的孩子時,應該意識到傳播的風險。因為「年幼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傳播新冠病毒!」
如何預防嬰幼兒感染新冠肺炎?
source:unsplash
雖然嬰幼兒染疫的機率仍然不高,但是我們仍要注意:
1.外出用防護罩
以目前來說,最有效的防疫效果還是儘量減少帶嬰幼兒到醫療場所或人潮擁擠處的機會;如果真的需要外出,可以在嬰兒車上加套防風罩,但回到家後,一定要在防風罩徹底消毒後(家長可選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或用75度的酒精擦拭),再收納起來。
2.返家更衣洗澡後再抱寶寶
大人外出回家後,首先要把外出服換掉,並且徹底洗手、洗臉、洗眼鏡,最好也可以一併洗澡,再開始與寶寶互動。
3.環境消毒
保持家庭環境衛生、乾淨、整潔,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可以用酒精消毒擦拭物體表面一次。廁所如果髒汙了,可用稀釋的漂白水進行消毒。若是玩具和生活用品,能耐高溫的物品,可用消毒鍋或開水煮沸消毒;不耐高溫者,可選擇酒精噴灑,或是放置在陽光下曝曬。保持地面清潔乾燥,不能有潮濕的角落,以避免病毒細菌滋生。
4.保持通風
家中若有配置空氣清淨機,應該每日定時開啟;若沒有空氣清淨機,就要每天讓房間輪流通風2~3次,每次開窗通風30分鐘~1小時。但房間通風時,應將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風時小孩因而受涼。
12至17歲將可打莫德納、BNT疫苗!
source:unsplash
即使老師大多接種第一劑疫苗,仍有不少家長擔心未能接種疫苗的孩子上學後可能會有群聚感染風險,台灣原本核准適用12歲以上的青少年疫苗只有BNT(輝瑞)。然而美國近期研究發現,12至17歲青少年施打莫德納疫苗的安全性在可接受範圍,免疫反應與18至25歲的青年人相似。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證實食藥署已經通過莫德納疫苗可提供給12~17歲青少年施打,讓這年齡層的孩子可以多一種選擇。不過指揮官陳時中指出,考量到國內莫德納疫苗的庫存量有限,須預留給已經接種第一劑的民眾,因此青少年仍會以BNT(輝瑞)為主。
【延伸閱讀】
本篇文章由『嬰兒與母親』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