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玩音樂的人很多,但玩到簽約索尼音樂成為發行國際專輯、更是首位名入「史坦威藝術家」(Steinway Artist)之列的人,這在台灣恐怕是微乎其微。而這位來自台灣的鋼琴家陳若玗,卻憑藉著冒險精神直奔擁有來自世界各地人才的紐約,為自己呈上一份動聽的成績單,她是怎麼做到的?
她一直在冒險
陳若玗從小接受古典音樂訓練,在似懂非懂間展開她的音樂旅程,卻也漸漸發現自己擁有這份天賦和熱情。在對紐約充滿無限想像與憧憬之下,她考上茱莉亞音樂學院,從此以一位東方女性面孔,正式開啟一場華麗的冒險。
初到美國的她還是中學生年紀,帶著對夢想的執著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來到這個大蘋果面前,這樣的衝擊卻只是她第一個冒險。在美期間她最後於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看在別人眼裡也許順遂,其實跨越了重重關卡,尤其當她想從古典樂跳向爵士樂時,與家人原本的期待背道而馳,讓她經歷第二次冒險。
正當你覺得人生這麼長、兩次冒險不算冒險的時候,其實陳若玗正在第三個冒險激流中努力向上游。在美國,亞洲人要往上爬相當不容易,她也曾受過多次被看輕的經驗,但不久後她就體會到紐約是個「不怕你怪、只怕你太平凡」的地方,因此最終有實力還是會被看見。
後青春期的叛逆
父母原本希望女兒學成畢業後成為教師,但陳若玗卻說:「感覺我的叛逆期是潛伏著也被壓抑著,直到長大後看大家都走上同一條路,方有一個聲音在心底乍現,叫自己往反方向走。」當大家都想跟別人不一樣時,你能做到什麼程度的不一樣?陳若玗不甘於自己一直處在古典樂溫室裡,她像飛蛾撲火般選擇極端的音樂型態-爵士樂。
從大家眼中優秀的「古典美女」轉型成為「爵士名伶」,陳若玗要先突破父母最初的傳統想法,接著還得挑戰社會對女孩子的價值觀。她形容自己選擇爵士樂就像愛上浪子,心裡一直想往危險的地方去,因此她鼓足勇氣、拿出決心和學習音樂多年的信心,讓家人知道不管做什麼事都一定要試過才知道結果,奮力一跳,就這樣進入了嶄新的音樂世界。
不刻意將自己塑造為女強人
妞編輯一直認為成為女強人是件很酷的事,但陳若玗更酷,因為在她眼裡,女強人跟男強人並沒有差別,她說:「我跟男生一樣只想把事情做好而已。」即便身邊工作夥伴幾乎是男性,她也不因性別不平等就刻意展現很中性的一面,而是隨性地表現出每一種真實面貌。
她也不諱言自己有相當多種面貌,像是在作曲時最能表現出真實內心,覺得自己在這時刻是有點離群、有點享受孤單的人;在舞台上卻像個人來瘋,她卻變了個人似的,而這種「多變」就是她最顯著的女性特質。態度時強時弱、性格時男時女,「Who cares?」
Ambitious對她而言不是野心
曾有老師給她”ambitious”這個評價,雖然這在西方是個高度且正面的讚美,但中文若翻成「野心」來形容女性,在亞洲文化中卻略顯負面。由於這樣的東西文化差異,讓陳若玗在往返台灣美國之際,也必須不斷切換思維。
她在工作時的確是個熱血又熱情的拚命三郎,因為學音樂、轉換型態這些事在她眼裡從來都不是玩票性質!她曾為錄製專輯不眠不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常搞得神經緊繃,但那是因為她從小就夢想成為音樂家,而”ambitious”對她來說與其說是野心,不如說是實現理想的決心。(這也是為什麼她經常不使用中譯字眼)
古典和爵士樂交織的人生
陳若玗說,亞洲女性會被歸類為甜美、無害的角色,較有個性的部分經常被忽略,因此當她聽到「相信妳的音樂就像妳的人一樣甜美」這類評語時,反而心有不甘,而這使得她積極且強韌地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由於長年在台灣和美國兩地奔波,在價值觀不同的東西方環境中,她的身分和心境也必須不斷做切換。台灣人重情面、習慣笑臉,當她一下飛機就會自然地在應對上需要時時提醒自己說話時要委婉些;美國人重態度、強調才華,因此面對工作時她就會拿出較強悍的心態。
陳若玗認為音樂能反映出人生歷程,而妞編輯覺得她將古典樂中的完美主義和爵士樂裡的自由奔放兩種態度,交融成一場人生音樂會,用指尖彈琴的力量定義人生的重量,找到自己在音樂圈的位子,也讓自己在台灣和紐約隨時切換身分。
用音樂說出陌生人的故事
「這些陌生人成就了現在的我。」陳若玗作曲的靈感來自於你我身邊都會出現的陌生人,並將所有靈感集合成為她在索尼音樂中發行的專輯《陌生人》。但她不為任何人寫歌,因為她將自己聽見、看見的一切,全化為能夠從心裡自然而然流露出的音階與音符。
她希望自己的音樂能給人「憂中帶甜」的衝突感,這是她成功融合古典樂和現代爵士樂的一種魅力;而藉助陌生人的故事性,透過音樂再說出另一個故事給人們聽,更是她專屬的音樂感染力。
陳若玗想給極欲追夢的女孩們一句話:
「做自己非常不容易,要看當下的條件和籌碼,如何拿捏分寸跟知道自己的底線也很重要,尤其在歐美,勇於呈現自己的不同才會被看見!」
陳若玗總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不過妞編輯卻在訪談中得知她許多「不得不」的時刻,像是不得不堅強、不得不勇敢、不得不把握機會等等…我想她的成就除了好運氣,極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她沒有懸念勇往直前的強大力量。
Source: JO-YU CHEN | 陳若玗、Jo-Yu Chen 陳若玗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