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街道經過都市更新,以嶄新面貌重現,而舊街景就成了歷史記憶。但好在透過畫家的筆,在還沒有相機問世時,將這些歷史中存在的「老風景」記錄下來;而現在更有一名名為Halley Docherty的藝術家將名畫與google街景「混搭」,別有一番新舊交替的美感。
《Caulking Boats》(1832)—歌川國芳。將歌川派大師的浮世繪作品放進現今的東京街道上,不知為何有種惆悵感。
《At the Entrance to the Temple Mount, Jerusalem》(1886)—Gustav Bauernfeind。位於耶路撒冷舊城的「聖殿山」,其入口經過百年依舊歷久不衰,新舊對照之下,似乎還是能夠想像當時的景象呢。
《Night view of Saruwaka Street》(1856)—Utagawa Hiroshige(歌川廣重)。現在的淺草和古日本的淺草比起來,多了電線桿、路燈與車子這些現代化的發明,但好在畫中人們的衣著(和服),到現在仍然沒有失傳。
《View of Nihonbashi Tori-itchōme》(1858)—Utagawa Hiroshige(歌川廣重)。大家有看到右邊的白木屋嗎?這間日本最古老的企業之一的建築,也出現在歌川廣重大師的畫中,而事實上白木屋從1662年就已經在東京創立了。
《The Stonemason’s Yard》(1726-30)—Canaletto
《The Piazza San Marco towards the Basilica》(1760-65) —Francesco Guardi。我們現在看到的畫面上最高的建築,因為1902年時,它歷經300年的風霜倒塌,所以其實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修建後的版本。
《A Regatta on the Grand Canal 》(c.1740)—Canaletto
《Le boulevard des Capucines devant le théâtre du Vaudeville》(1889)—Jean Béraud。有趣的是,畫作中的建築後來被派拉蒙買下,變成世界知名的影城。
《Sailors jousting between Pont Notre-Dame and Pont au Change》(1756)—Nicolas-Jean-Baptiste Raguenet
《Spittelmarkt》(1833)—Eduard Gärtner
《Berlin – Opernhaus (1850s)》—Eduard Gaertner
《The ‘Golden Bend’ in the Herengracht, Amsterdam, Seen from the West》(1672)—Gerrit Adriaenszoon Berckheyde
當舊畫作與現代街景合併,簡直是讓人感受歷史脈動的最好方法,對於這些作品,你又有甚麼想法呢?提出來一起討論吧!
Source: classic-paintings-of-world-cities-meet-google-street-view-in-pictures -the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