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同房睡比較能夠讓孩子建立安全感,有人說分房睡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同房、不同房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人格嗎?
同房、不同房會影響孩子性格?專家說…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兒童職能治療組長陳玉蘭表示,目前學界並沒有研究顯示與父母同房睡的孩子擁有較強的安全感,與父母分房睡的孩子獨立性較高,但太早分房睡的確容易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她指出,孩子出生後0~6個月會試圖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此時如果強迫孩子與父母分房睡,孩子無法建立完整的依附關係,很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影響未來的人際關係及學習能力。因此,分房睡之前,必須先讓孩子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註:依附關係是孩子與撫養者(通常是主要照顧者)所建立的關係。孩子在0~3歲會企圖與撫養者保持親密的身體連結,同時建立積極的情感連結。依附關係的表現包含啼哭、笑、吸吮、喊叫、抓握、依偎、跟隨…等。孩子大概從6、7個月開始就會透過哭鬧、抓握阻止撫養者離開身邊。)
0~2歲同房不同床 可降低猝死風險
在孩子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之前,最好與孩子「同房不同床」,讓孩子單獨睡在大床旁的嬰兒床。陳玉蘭表示,之所以建議這樣做,是因為大人和孩子睡同一張床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並增加孩子窒息的風險。同房不同床可以提升孩子的睡眠品質、使嬰兒猝死率降低5成,相對比較安全。
訓練0~1歲寶寶自己入眠的5個小技巧
許多1歲以下的寶寶都需要父母哄睡才能睡著。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己入睡呢?陳玉蘭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以下5種方法:
1.初期先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輕柔搖晃,等寶寶睡著再將他抱到床上。
2.接著找出能夠安撫寶寶的玩偶或被毯,讓寶寶逐漸習慣在這些物品的陪伴下睡著。
3.哄睡時放搖籃曲、拉窗簾、關窗戶,營造適合睡眠的環境。
4.將嬰兒床放在大床旁邊,讓寶寶能夠隨時看到爸爸媽媽。
5.等寶寶建立安全感以後,慢慢遠離嬰兒床,讓寶寶嘗試用安撫小物自行入睡。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訓練孩子與父母分房睡呢?雖然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同房不同床的時間為出生到6個月,但考量到孩子必須與父母建立依附關係、培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建議爸爸媽媽等孩子滿2歲以後再開始訓練。
分房睡‧準備期
- 邀請孩子一同布置睡眠空間。
孩子剛開始自己睡難免會緊張害怕,訓練前不妨與孩子一起布置睡眠空間,讓孩子挑選喜歡、熟悉的睡眠小物(如布巾、睡眠毯、玩偶)建立安全感。
- 請小哥哥、小姐姐分享經驗。
請孩子的小哥哥、小姐姐、堂表兄姐或孩子喜愛崇拜的對象分享經驗,可以對孩子產生激勵的效果,讓孩子浮現:「我也想要自己睡」的想法。
- 睡前陪孩子一起閱讀睡眠繪本。
繪本故事塑造的想像空間可以強化孩子自己睡的動機,睡前不妨讓孩子多閱讀與睡眠主題相關的繪本,例如《你睡不著嗎?》(明天)、《月亮,晚安》(上誼)、《我不睏,我不愛睡覺》(上誼)、《害怕黑夜的大象》(水滴)…等。
分房睡‧執行期
- 穩定孩子情緒、建立睡前儀式。
睡前避免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平板或聲光玩具,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可以跟孩子說:「洗完澡、喝完ㄋㄟㄋㄟ、刷完牙、唸完故事書就要睡覺覺囉!」
- 避免讓孩子接觸會讓他害怕的故事或影像。
2、3歲的孩子充滿豐富的想像力,很容易怕黑、怕鬼、怕壞人。平常最好避免讓孩子接觸可能會讓他害怕的故事或影像。當孩子獨自待在房間,儘量減少房內可能會讓他感到害怕的事物,例如牆壁、天花板投射的倒影。
- 留一盞小夜燈,等孩子睡著再離開。
孩子睡覺時在房間留一盞小夜燈,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就在隔壁。想喝水、上廁所只要喊一聲,爸爸媽媽就會出現。以遊戲的方式帶孩子演練幾次可能發生的狀況。訓練初期等孩子睡著以後再離開房間。
用「乖寶寶章」獎勵,不硬性規定達成時間。
用乖寶寶章或小獎狀獎勵能夠強化孩子自己睡的動機。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訓練比較能夠成功,不需要硬性規定「孩子在什麼時候一定要學會自己睡」。
分房睡‧穩定期
-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還是很關心他。
先天缺乏安全感、時常緊張焦慮的孩子很容易在訓練過程失去安全感。有些孩子會在弟弟妹妹出生後擔心「爸爸媽媽只跟弟弟妹妹睡,是不是不愛我了?」當孩子逐漸適應自己睡,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還是很關心我」、「爸爸媽媽還是會照顧我」、「爸爸媽媽讓我自己一個人睡,並不是不愛我,而是因為『自己睡』是很棒的行為」。
分房睡安全注意事項
*睡床高度必須符合孩子的身高比例,讓孩子坐在床沿可以踩到地面。若找不到合適的床組,直接用床墊也無妨。
*不要讓孩子睡上下鋪的雙層床;床鋪四周應鋪設軟墊;裝設床邊護欄時,須確保柵欄間隙小於6公分、床鋪邊緣及圍欄做圓角處理、護欄本體及零組件沒有掉漆、剝落、生鏽、鬆動。柵欄外最好包裹軟墊。
*房間門不要關,隨時探聽孩子的動靜,留意孩子是否出現夢遊或其他異常行為。
*房內電器插座須配置保護蓋或安全鎖;房中避免放置邊角尖銳、容易翻倒的家具;睡前請孩子將地上的玩具、玩偶收好。
*開始訓練前先讓孩子熟悉廁所的動線,並在廁所鋪設止滑墊,留一盞夜燈照明。
*視需求在房間裝設雙向監視器,確保孩子安全之餘也讓孩子有機會跟爸爸媽媽互動,平撫緊張情緒。
*如果孩子才剛開始戒尿布,最好讓他包尿布睡覺,以免孩子因為緊張不敢半夜起床上廁所。
半夜驚醒、尿床頻率增加 最好暫停訓練
小小孩無法分辨夢與現實的區別,很容易因為做惡夢而降低安全感。如果孩子時常做惡夢、半夜驚醒的頻率增加、經常焦躁不安、尿床頻率增加、做出爭寵行為或越來越依賴/黏父母,最好先暫停訓練,或減少孩子自己睡的時間,讓孩子可以偶爾跟爸爸媽媽一起睡。
結語
提醒爸爸媽媽,訓練期間千萬不要責罵或懲罰孩子。當訓練過程遇到阻礙,可以讓孩子過一段時間再嘗試。訓練時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睡是長大的一種表現,和父母愛不愛自己無關。身為哥哥姐姐要以身作則,才能做弟弟妹妹的榜樣。
陳玉蘭表示,孩子與父母分房失敗有時是因為媽媽不放心或捨不得。無論對媽媽或對孩子都應該要有同理心,讓親子雙方都能有足夠的時間調適。不強迫、循序漸進、訓練方式多點彈性,才能水到渠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