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富有同情心」、「善於社交」是許多父母對小孩的期望,尤其是到了孩子能去公園,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遊戲的時候,更是會仔細觀察孩子的交友情形。
但有時候我們發現,年紀很小的孩子有時會出現「排擠」、「霸凌」或是「暴力」的行為?這時候我們就會好緊張,擔心其他父母會不會對我們有異樣的眼光,覺得我們沒把孩子教好?但其實「社交能力」也是孩子需要學習的行為喔!
「和他人進行友善的交流」其實是個很複雜的行為。首先必須先瞭解對方意圖、懂對方說什麼、用大腦組織、再做出適當的回應,可能還要有一定程度的「同理心」。
因此想要幼齡的兒童懂「社會交流」,就必須考量到他的大腦發展,像是有自閉症、發展遲緩、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就可能不擅長和其他小朋友當朋友。因為他們不了解對方想要幹什麼,只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就會作出保護自己的行為;或是不知道要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大人眼裡看來,他們做出來的動作就是較為負面的行為。
除了兒童本身的發展能力以外,外在環境也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互動模式。例如他身邊的大人只會打罵、展現負面情緒、暴力動作,小朋友自然會有樣學樣,不曉得要怎麼用友善的姿態和他人互動、快樂地玩耍。
如果父母有發現自己的小孩「看起來好像很自閉」,或是常用玩具敲人家頭,不用急著把他們推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是過度嚴厲的糾正他們的行為。反而可以給他們一點時間,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尤其是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的慢熟有的快熟,讓孩子自然發展就好;如果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向專家諮詢,照著專家所建議的方式慢慢改善,發展社交技能並適應這個社會。父母平時也可以多做榜樣,試著帶著孩子到處跟人打招呼,聊天,展現友善、外向的一面。
Source: baby&child,Pixbay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