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的確是近年好萊塢難得的精品,但《牠》之所以被讚譽有佳,或許也可以看做近年好萊塢電影太過糟糕,無論是劇本或是執行,《牠》只不過示範了一次注重細節、並把故講好的好萊塢精緻電影工業具體實踐罷了。
《牠》的故事架構其實相當簡單,但導演難得的是細心照料每條敘述的鋪陳,不躁進、細膩地將角色背景、個性、恐懼一點一滴透露釋放,而不是一次性的傾倒,角色關係處理得也相當微妙有趣。這樣充分且細緻鋪陳各個角色的成果在最後小孩們與小丑對決時展現了極佳的化學效應,每個小孩所做的動作、說的台詞都非常有說服力,而且沒有任一個角色被邊緣化,觀眾可以在毫無懷疑、疑惑與妨礙的認知之下,看著他們罷凌小丑。
除了導演的調度,《牠》之所以好看的功勞絕對是編劇。史蒂芬金的原著和1990年的兩集影集都是用交叉敘述,將長大後成人的主角群回到鎮裡,逐漸拾遺已經忘卻的幼時記憶,且又得重新面對、消滅小丑,比較像是成長後重新面對童年陰影的故事。
而幾位編劇將童年部分從原著中抽出,讓劇本單純化且充滿童年視角的趣味!於是,童年陰影成了年少時期對各種事物單純卻也無解的恐懼,也可以延伸看做是對成長的恐懼、或是成人世界帶給小孩們的壓迫,無論是真的迫害、或是以愛為名。打敗恐懼有兩解,一種如同多數人事不關己然後遺忘,讓恐懼成為夢魘;另一種則是相互結盟、齊心協力的面對恐懼,然後開始擊潰恐懼,就是罷凌小丑啦!(真的很愛那一幕,很舒壓!)
另外,必須一提的是史蒂芬金原著中成員們為了走出地下迷宮,貝弗莉和魯蛇聯盟男孩一一性交的爭議內容,雖然電影當然沒放入這個段落,但是據說依然有寫入初版的劇本當中。試想,就算這性愛橋段代表了成員間的緊密連結(當然,如果是現代的編劇應該也要讓男孩們互相慰藉一下),就算也代表身為女孩的貝弗莉在性別上擁有主導權力,但我想唯一電影過不去且捨棄這段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若真的電影放入這內容,電影公司完全無法想像大眾們會怎麼評論這部電影?
source: 華納兄弟提供
【關於雀雀】
雀雀,影評人。曾任台北電影節媒體評審、金馬影展亞洲觀察團、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 在雀雀看電影部落格對電影說三道四,亦在雀雀看電影粉絲專頁上分享電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