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懷孕後期,很多媽媽都會開始擔心自己的「胎位」正不正,一聽到胎位不正就擔心是不是一定要剖腹。什麼是胎位不正?會發生什麼事?又有什麼解決辦法呢?
source:pixbay
懷孕前中期,小寶寶因為還小所以能在肚子裡面翻來翻去、滾來滾去,有時候動靜大一點就是媽咪們能感受到的胎動。但到了後期寶寶越來越大,頭也跟著進入股盆,胎動的次數就會慢慢減少,也正式進入生產倒數。
source:Midwifery Traditions
正常、安全的生產胎位是「嬰兒的枕骨前位」。嬰兒的頭頂頂著子宮頸,後腦勺朝媽媽肚皮、嬰兒臉面向媽媽的背部。但有3種胎位姿勢會讓生產時風險較大,通常稱作「胎位不正」:
1.臀位式(完全式、不完全式、直腿式)
source:mynovabirth
臀位式指的是寶寶的屁股在下、頭在上,雙腳可能是彎曲狀態或伸直的狀態,其中又分為完全式、不完全式、跟直腿式。不完全式是一隻腳伸直、一隻腳彎曲,生產時腳會先出來;直腿式臀位雖然屁股先出,但身體是呈現對折、雙腳朝向頭部的狀態。
2.橫位式
胎兒橫躺在媽媽的子宮內。
3.額位/顏面位
雖然寶寶的頭已經在下面,但不一定是枕骨頂在子宮口,可能是額頭或是臉,這種胎位姿勢也有可能造成生產遲緩,導致風險。
source:pixbay
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羊水過多或過少,讓嬰兒有太多空間或是沒有空間可以轉動,或是胎兒過大或過小、子宮異常,讓胎兒活動時受到限制,影響胎位。如果是多胎次經產婦也有可能會有胎位不正的情形,因為經過多次懷孕,子宮內空間變大,讓胎兒輕鬆地轉身翻滾。
source:wunderstock
如果在產檢中孕媽咪有被醫師告知胎位不正,其實也不必太過焦慮,因為胎位不正不會影響孕媽咪跟胎兒的健康,只是生產時可能要考慮剖腹產。即便如此,媽咪仍能在產前多做些努力,試試能不能讓胎兒轉成正常胎位。
1.膝胸臥式運動/貓式
此姿勢是雙膝與肩同寬,跪地後上半身趴在地上的姿勢,和瑜珈貓式的動作有些相近,重點就是臀部高於胸口。利用重力關係看能不能讓胎兒在肚子裡慢慢轉身,讓頭部轉到骨盆處。
2.胎位不正外轉術
胎位不正外轉術就是靠醫師專業手法,用外力的方式把嬰兒轉成正常胎位。據有過經驗的媽咪:「這種外轉術真的很痛!」而且也有臍帶繞頸、胎盤剝離、破水的風險。禾馨醫療執行長蘇怡寧醫師就曾在《蘇怡寧醫師愛碎念》的粉絲專頁上表示:「現在台灣已經很少有醫生願意用這種矯正方式了,因為剖腹產技術的進步、醫療技術的進步,醫師不再需要去冒胎位不正自然生產的風險。」
不過各國的婦產科文化皆不同,有些國家可能就會偏向用外轉方式,盡量讓產婦能夠自然產,免挨那一刀,但台灣可能就會希望能減少母嬰風險、醫療糾紛,用剖腹的方式幫助孕婦生產。
3.艾草針灸
聽到胎位不正後,有些孕婦可能會尋求針灸的協助。方法是將艾條點燃,放在孕婦腳邊離小拇指3公分的地方,刺激至陰穴,讓胎兒增加活動力,希望胎兒能自己轉轉轉,轉成正常胎位。
source: pixbay
妞編輯在這邊提醒各位孕媽咪,現在台灣醫療設備發達,如果有發現胎位不正,要做任何矯正動作的話記得要先跟自己的婦產科醫師討論過,千萬別相信任何偏方,或是自己亂轉肚子喔!不過妞編輯倒是聽過媽咪朋友說,可以多跟胎兒講話,叫他快點轉身體,乖乖地頭下腳上,是真的有成功喔~(笑)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