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手好癢喔!」小二女生剛從戶外回來,就跟媽媽抱怨手臂癢,奇怪的是,只有右前臂才起疹子,其他部位都沒有,而且越抓越癢,媽媽看苗頭不對趕緊就醫,醫師解釋,這種皮膚病叫「毛毛蟲皮膚炎(Caterpillar Dermatitis)」。
source:Pixbay
春夏好發毛毛蟲皮膚炎 臨床已增一成
皮膚科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春夏是毛毛蟲很愛出現的季節,最近這類皮膚炎患者大約增加一成,尤其天氣熱很多人喜歡在公園樹下乘涼,更容易「中招」,此外花園、林地等開放空間也都可能發生。
「毛毛蟲皮膚炎(Caterpillar Dermatitis)」的好發於脖子衣領處跟手臂,這是因為毛毛蟲身上的「尖刺」隨著風吹,飄落在人的皮膚上,尖刺刺激導致皮膚長出一顆顆的疹子。疹子大小只比痱子稍微大一點,會形成密密麻麻、很癢的紅色丘疹。可能接觸後馬上起疹子,也可能數小時甚至幾天後才起疹子,最好一發現立刻用濕毛巾或清水擦洗。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毛毛蟲皮膚炎的丘疹,會密集集中在接觸部位,也就是毛毛蟲落到皮膚的位置,紅疹向外擴散出去才開始變稀疏。雖然毛毛蟲的尖刺軟軟的,但衣服如果針織的孔洞較大,也可能從孔洞或衣袖刺進皮膚。治療上需要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並擦抹類固醇藥膏止癢,約數天即可痊癒。
source:Pixbay
隱翅蟲也蠢蠢欲動 咬傷會熱、痛、癢
戶外活動除了小心毛毛蟲,還要小心隱翅蟲。趙昭明提醒,隱翅蟲大約0.5公分大小,長得像白蟻,身體為橘黃色,頭、胸及尾部為發亮鐵青色,腹部是黑黃色相間的環紋,不會咬人,但是趨光性強,晚上會飛到有點燈的地方。
如果剛好在燈下坐著或靜止不動,隱翅蟲可能飛到皮膚上,造成皮膚異樣感;萬一順手拍打,隱翅蟲的毒素就會釋放出來,會造成皮膚潰爛,即使沒拍打,動作太大也可能讓隱翅蟲受到驚嚇而釋放毒素,因此如果發現隱翅蟲,要立刻用吹的或用撥的,把蟲趕走。如果不幸隱翅蟲已經釋放毒素,當下就要立刻用清水沖洗,之後保持皮膚乾燥,避免搔抓讓範圍擴大。
蔡長祐表示,隱翅蟲一般都在田邊出沒,患者在台北少,在宜蘭較多。這種蟲最怕打死後的汁液,會引起類似化學性的灼傷反應,患部會有燙到的感覺,伴隨熱和痛,一點點癢。前兩天潰爛的傷口會特別痛,建議一定要就醫,可以口服消炎止痛藥和抗組織胺,並擦消炎藥治療。
source:Pixbay
小黑蚊不是蚊子 被咬可先冰敷鎮定
趙昭明發現,最近小黑蚊叮咬案例也比往年增加1成,只要1、2隻小黑蚊就會被咬很多包,而小黑蚊大小只比跳蚤大一點,所以很難打得到小黑蚊。市售的防蚊液、防蚊貼片等效果也都有限,所以通常有感覺的時候已經被咬得密密麻麻。
蔡長祐提醒,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而是一種吸血昆蟲,活動時間在白天,通常從早上10點到傍晚5點,喜歡在公園有水、有青苔的地方居住。小黑蚊飛不高,大約只有一公尺,所以2樓以上不會有小黑蚊,但是如果在公園裡,腿和手等衣服沒包住的地方,就容易被咬。如果被咬太多包,可能引起強烈皮膚過敏反應,起水泡或紅腫。他建議,被小黑蚊咬可先冰敷鎮定,並就醫口服抗組織胺和類固醇壓制過敏反應,擦類固醇合併抗生素藥膏治療。
【延伸閱讀】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